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民办实事 共建美好幸福家园
2021年11月23日 13: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3日电 (祝欢)建设美好幸福家园,在川金融机构纷纷以不同方式参与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中。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以下简称:成都分行)紧紧围绕服务民生福祉,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共建美好幸福家园贡献力量。普及金融知识有广度打通金融宣传“最后一公里”,南充市高坪区阙家镇溪头乡以种植优质柑橘闻名辖内,有“高坪柑橘第一乡”的美誉,为了守住当地农户“钱袋子”,成都分行专门在当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切实帮助该地村民树牢风险防范意识。为了让宣传普及更加深入、更有温度,成都分行还联合南充市阙家镇人民政府,开展“防范电信诈骗,记住六个凡是”主题刷墙活动,让金融知识进村上墙,为乡民们筑建一面“防诈墙”。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分行充分发挥保银协同优势,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协同宣传工作,以期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扩散效果。今年以来,成都分行在全辖范围内全面启动“2021年度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系列活动,组织员工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迅速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此同时,成都分行还积极响应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员工自制情景剧《一张假币的一生》,并通过分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金融便民服务有温度

工作人员向老年人宣传反诈骗金融知识。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工作人员向老年人宣传反诈骗金融知识。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便民服务要惠及偏远乡村。“种植黄荆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我寻思种个几亩地,正在为出行不便发愁的时候,广发银行工作人员就上门帮我申请了2万元乡村E贷,真是太及时了。”家住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十二湾村的一名农户高兴地说道。虽然该农户早在去年就实现了脱贫,但为防止返贫,今年他希望通过种植中草药黄荆实现创富增收,在成都分行的帮助下,农户顺利圆了致富梦。

  这只是成都分行开展便民服务惠及乡村金融行动的微小缩影。今年以来,成都分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细处着手,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靠前服务,以成都周边乡村为中心,沿着市州区域全面展开,便民服务足迹延伸至川西高原凉山州布拖县觉莫村、普格县城西村等西部偏远地区。

  成都分行以主题党日、党员先锋活动等形式,广泛发动全行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红色电影下乡”“社区老党员座谈会”“金融知识进万家”行动等,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关爱老人、困难群众等活动,以多种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实现服务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与此同时,网点服务的优化升级也让人们倍感温暖。成都分行通过在网点内设置休息座椅、充电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区域、提供金融服务“适老化”方案、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兑换残损纸币活动等亲民便民举措,拉近与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距离。

  服务经济民生有深度

展“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展“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成都分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同时激励本行员工以党建为统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分行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工程”,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成都分行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联合中国人寿公司共同打造推出了集“重疾绿通、医疗垫付、信用消费、财富管理”四维于一体的“超级鑫牛卡”项目,在解决客户“挂号难、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满足客户“就医有特权、住院有垫付、理财有高息”的个性化需求。

  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都分行召开成都普惠金融启动会暨广发美好生活火锅节启动会。会上宣布,未来2年预计投入2亿元补贴成都市民吃火锅,以饭票优惠形式覆盖成都2000多家火锅店,旨在让成都人民低价享受舌尖美味,同时大力弘扬成都以火锅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活动现场还成立了“长江经济带成都普惠金融”专案组,助力成都经济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成都分行还举办“感恩有你一路前行”“广发庆生季”等一系列消费者福利回馈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广发信用卡普惠路演活动,吸引了众多大牌美食商家积极参与,通过服务居民需求、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不断促进成都地区居民吃、穿、住、行的便利性。

  成都分行将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关注人的发展,实现和谐共赢”责任理念,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以及品牌建设等进行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慈善公益、适老化服务、教育帮扶、金融知识传播等一系列社会责任活动,积极服务于当地经济民生,共建美好幸福家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