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2日电 (记者 刘忠俊)“百年新文化,眉山新辉煌”分享会12日在眉山市举行,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散文作家齐聚分享品味《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

“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州”,唐宋散文八大家,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占了三家,两宋时期眉山进仕达880位。“分享会在眉山举行,可以说是现代散文延续中华上千年优秀文脉的一次“还乡”活动。”四川省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作家马平认为,自己参加《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分享活动,意味着一脚踏进了两个领地,不只白话散文,还有文言散文。此外,眉山还是在场主义散文运动诞生地。
眉山市文联党组书记李树伦表示,在“三苏”故里分享《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回望中国白话散文从“启蒙”到“在场”的百年不凡历程,品味百年中国白话散文风采,具有特别意义。

分享会上,在场主义创始人周闻道介绍了《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选题和编辑出版等情况。他认为,该书坚持以散文与时代的关联为主线、以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为核心、以“介入,然后在场”为价值尺度的编写理念,采取“片面的深刻”方式,对百年白话散文进行了客观理性的遴选、审视与评判,在当今的散文史中独树一帜。四川大学教授、博生导师唐小林称,自己之所以要编写这样一部散文史,完全是受历史和时代感召,是受当下生动的散文创作实践所激励。他认为最近这100年,之所以发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因为它始终贯穿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把古老的中国建设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10多年前眉山诸君领衔发动的在场主义散文运动,乃是对白话散文百年史伟大在场传统的回顾、回归、接续、传承与光大,而其内容本身也构成了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的重要部分。青年评论家申红梅以生命呼吸比喻散文思潮对散文变革的推动,认为就像呼吸推动生命的成长一样,一个有生命力的文体亦然。流派和思潮起伏跌宕,表现了散文呼吸的相续。没有哪个呼吸是错误的,它们只是执着地共同推动生命的延续,推动了散文成长和发展。“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场主义,在场中人。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部文学史,我们既是在场的见证者,追随者,也是在场者。”眉山作家李海燕深有感触称。
另据出版方代表透露,与百年史配套的《中国白话散文百年经典》,已完成作家作品遴选、编辑,已进入出版审核环节,预计2022年上半年即可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