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邹立杨)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是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为破解乡镇“官多兵少、事多人少”,机构编制缺少活力等问题。今年以来,遂宁市蓬溪县在县域副中心蓬南镇试点机构编制“扁平化”管理,推动实现机构设置更优化、职责分工更合理、工作运行更高效,为助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机构编制体制机制保障。

据悉,蓬南镇实施机构编制“扁平化”,主要从“三个转变”探索推进:一是精减层级,推动多层管理向扁平管理转变;二是激发活力,推动被动上岗向竞争上岗转变;三是减负增效,推动单一考评向复合考评转变。
据蓬溪县委编办主任唐松林介绍,这次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主要以户籍人口、幅员面积、生产总值为总因素,结合各乡镇类型、发展定位、产业特色等实际情况,创新“3+2+X”模式,科学合理划分各类指标在编制分配中的占比,优化了各乡镇编制资源。在蓬南镇试点将9个党政综合办事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职责归纳整合为党建、社会事务等10大模块,设置72个工作岗位,由镇党委政府直接负责模块管理,减少中层管理层级,班子成员直接管理人员由1.4名增加到7.2名,增加镇党委政府管理幅度,形成“1+10”“扁平化”管理模式。同时,打破编制界限和身份界限,实行编制人员统筹使用,形成最短工作链条,使决策效率更高,信息流速率更快,有效避免“中梗阻”。
此外,蓬南镇还制定了《蓬南镇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和《蓬南镇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具体措施,细化竞争上岗的范围、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岗位设置、组织领导及纪律要求等内容,按照“个人申报—竞选答辩—综合评分—组织决定”程序,赋予优秀干部更多选择权和工作自主权。实行“叠加法”按劳分配,设定岗位年终绩效系数为1,因增加工作、人员减少等因素,干部每多承担1个岗位,年终绩效系数相应增加0.2,最多不超过系数1.5,既避免了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又体现了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历练干部的导向,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通过机构编制‘扁平化’管理,解决了分管领导多头指挥、统筹力量困难等问题,保障了人尽其岗,有效避免了‘中梗阻’‘吃大锅饭’,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蓬南镇党委副书记刘启武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