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4日电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名单的通知》,优选33个园区为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
据悉,此次选出的首批重点特色园区,覆盖全部“5+1”产业领域;其中,装备制造领域入选园区最多,有9个;先进材料和电子信息领域次之,分别入选8个和7个;食品饮料、能源化工、数字经济领域分别入选6个、2个、1个。
据了解,首批33个特色园区引领作用明显,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9万亿元,占四川全省“5+1”产业总营业收入的39.3%,其中,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园区5个、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6个、100亿元至500亿元的14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在本园区总营业收入中占比平均达到81%,超1.37万亿元,集聚效应比较明显。33个园区共建有403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5个产学研用合作技术创新组织、286个省级及以上专业服务机构。
此次选出的特色园区中,有的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突出航空产业特色“一核”引领,集聚关键核心重点领域航空企业78家,基本形成从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集成总装到专业服务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2020年,园区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成都市航空产业比重达55.63%,工业设计、工业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0亿元。
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锁定“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目标,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钒钛产业聚集发力,培育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一批钛锭、钛锻造、钛棒、钛板、钛标准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万吨级钛熔炼产业,通过成规模的钛熔炼,导入锻造、轧制等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完善钛金属深加工产业体系。
有的园区则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绵阳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连续4年保持全国排名上升态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85家。
有的园区以集约发展为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盘活闲置资产,增强造血功能,园区实施“腾笼换鸟·壮骨补血——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工程”,摸排闲置企业20户、闲置土地1100.13亩,制定“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盘活方案22个,引进企业7户,盘活闲置厂房45276平方米,盘活闲置土地140.32亩,实现“不增土地增项目、不增土地增投资、不增土地增产值、不增土地增税收”的目标。
据介绍,下一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适时组织已认定的“5+1”重点特色园区发展质量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对“5+1”重点特色园区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退出机制。在推进机制上,将聚焦“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整合资源开展“服务赋能园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