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助力节能减排 这家川企的绿色智慧能源系统全国领先
2022年04月07日 16: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7日电 (韩金雨)“公司在成都双流机场投入使用51台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系统已累计使用30万小时,节约航油消耗约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11万吨,为航空公司减少成本约1.8亿元,为机场创收1.2亿元。”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海燕在近日采访表示,目前双流国际机场远机位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系统已安全可靠运行了5年多,该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利用“新能源+储能”技术为客户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的经济效益。

移动式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正在工作中。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供图
移动式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正在工作中。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供图

  据悉,位于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的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绿色智慧能源系统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产品的原创者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和四川省“瞪羚企业”认定。

  “‘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系统’通过融合直流微电网、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储能、中频电源、智慧能源管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飞机和地面设备提供安全、高效、绿色供电。”黄海燕介绍,2020年12月,该项技术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四部委的“绿色技术”认定,是全国“绿色技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分类8项技术之一。

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供图
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供图

  除了双流机场之外,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的储能型飞机地面电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成都天府、重庆江北、西安咸阳、天津滨海、石家庄正定、珠海金湾、大连周水子等大中型枢纽机场。

  在谈到为何选择以民航机场这一细分市场作为公司业务的突破口时,黄海燕表示,民航机场是国内用户端应用储能的最佳场景:“全用电”后可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相关方共赢。能源供给瓶颈制约了终端“油改电”的实施,形成了一个有需求、无产品、无市场的空白地带。公司开发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了民航终端电气化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从机场新能源利用、现有电网资源有效配置、系统设备综合应用出发,构建“以飞机为中心”的绿色机坪能源高效利用管理体系,从飞机起飞前的航油替代、地勤车辆的电动化及高效调度、到机坪能源安全保障都有针对性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大力推进智慧能源管理与绿色低碳能源高效利用,在业内提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线图。”黄海燕表示,公司按此路线持续投入研发“高品质系列特种电源”“新能源储能及微电网系统”“绿色智慧能量管理系统”。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纵向深度挖掘民航需求,横向拓展电力、军工、港口、建筑和陆运交通领域,为行业客户提供“全用电、用绿电、用好电”的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助力合作伙伴实现“双碳”目标。

  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参与氢能产业布局。与航天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导入航天科技集团氢能产业联盟的制、加、储、运及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相关产品及技术,通过与成都政府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绿色低碳的经济建设。

  谈及为何会选择落地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黄海燕表示,这得益于成华区对辖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在公司在初创发展过渡期间,政府给予了公司在资金、办公场所及相关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助力和护航。“无论是生产经营用地、研发经费还是融资和市场推广,省、市、区各级政府和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黄海燕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