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 (周韵 尹翔)今年以来,绵竹市水利局将水毁修复工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摸清薄弱环节和隐患风险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堤坝水毁修复,为全市安全度汛筑牢“基石”。

7月12日,绵远河清平镇圆包村段河堤遭遇洪水冲刷,出现了岸坡崩垮,威胁着沿河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绵竹市水利局及时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并迅速制定了应急抢险方案。该工程于7月18日正式动工,施工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施工时间、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积极推进施工进度,仅用20天就完成了河堤临时性修复工作和河道清淤疏浚。“我们采用钢筋笼、吨袋对河堤进行加固,有效提高了河道抗御洪水的能力。”绵竹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待汛期结束后,他们还会对河堤进行永久性修复。
在绵远河支流涧沟河涧沟村段施工现场,挖掘机、渣土运输车等各类工程机械车辆来来往往,施工人员头顶烈日,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
“这段河堤在今年7月遭遇洪水冲刷后,出现了河堤基础下陷、面板折断等情况,威胁着周边10多户村民出行安全。目前,我们正在加班加点进行临时性修复。”现场施工负责人李东说,为保障工程快速推进,着重做实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能够经受住汛期“大考”。该工程将于8月下旬建成投用,汛期结束后,将进行永久性修复。

据悉,为确保安全度汛,绵竹市水利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格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分工,提前做好重点河流、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河道清淤、清障、堤防加固、堤面加宽等措施,实现河道综合治理,提升骨干河道行洪能力和防御灾害能力。加强值班值守、联合调度等工作,着力提高流域洪水监测预警水平,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防汛抢险效率,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