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9日电 针对社区保障资金项目的各类“疑难杂症”,如何找准资金使用痛点,提高保障激励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专项资金聚力增效,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在辖区内的街道联合各个社区成立社区发展治理中心、搭建社治平台等积极协助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
从源头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最大化发挥效应
为促进专项资金聚力增效,强化自评单位绩效责任意识,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今年专门邀请了四川佳之德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针对双流区村(社区)专项保障激励资金开展相关绩效工作。通过绩效自评培训提高各街道、村(社区)对绩效自评的重视程度,调动各村(社区)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主动性,从源头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除了培训,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还在辖区内的街道联合各个社区不断创新,使资金最大化发挥效应。

比如,怡心街道联合成都大同社工,自2021年以来成立了怡心街道社区发展治理中心,就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居民参与度弱、社治资金使用成效低、社治工作统筹难度大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创新了“1+3+N”保障资金管理模式,助力社会组织成长,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所谓“1+3+N”模式,即1个体系+3种方式+N项措施。通过规范化顶层设计,搭建怡心街道“1112”两级支持体系,即1个街道社区治理支持中心、1套工作运行制度、12个社区工作站点。建立《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1112”社区治理支持体系工作运行制度》,针对12个社区有序开展社治资金购买、实施、监督、评估的全过程规范指导,明确街道、社区、社治支持中心、社区督导站、社工机构、社工各方职责。3种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指导与实操训练并行,规范项目设计和立项评审;“陪伴式”服务方式压实过程督导;“第三方”借力方式严格结项审核。由此,让资金使用提质增效,针对12个社区的保障资金项目对“症”巧施良策,筑牢社区保障资金“防火墙”。N项措施,则是多措并举强支持。比如,通过线上线下招募、定向邀请等方式,建立怡心街道社区治理信息库、项目库、资源库、评审专家智库,并动态更新维护。同时,平台搭建促交流、双学模式助成长、品牌推广展成效等。
通过创新模式,怡心街道2021年社区保障资金使用率较2020年增加26%,较2019年同比提升35%,沉淀资金额度大幅降低,资金使用更高效。此外,社区社治人才对社治资金的使用流程更清晰,规范、高效。社治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逐年较少,项目评估从22%不合格率到100%合格,优秀项目从零起步,目前占比15%。年度“十佳案例”评选激烈,展示了社区发展治理的良好成效。目前,针对怡心街道实际,设置社会组织准入退出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中汲取力量,最终反哺街道和社区。
社治平台协助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引领社区转型
为进一步促进居民小区服务提升,聚合社会力量协同共治,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专门搭建了社治平台来协助社区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成都市城市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也给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了解,双流区黄水镇锚定新时代新发展,积极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局开路。

黄水镇在确立项目的过程中是经过层层筛选,确保项目是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群众呼声,以社区全龄段居民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所盼所需,开展多种类型的服务,解决社区治理所困、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水镇通过社治平台来协助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做到安全和有的放矢。
据了解,在黄水镇白塔社区,当地的居民委员会和成都市双流区芯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探索“1+345小区治理云燕模式”,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还有,在双流黄水桂花社区,“党群联动·三方合力”全民共谋小区治理。就在9月29日,双流黄水镇桂花社区居民代表们围坐在一起,探讨着如何在小区治理方面创新思维,社区带动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景。
在双流区的东升街道、黄龙溪街道、九江街道、彭镇和永安,也在积极宣贯社区保障资金管理,通过绩效自评培训提高各街道、村(社区)对绩效自评的重视程度,调动各村(社区)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主动性,从源头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