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日电 (贾敏)“支付电线费用120元,支付一事一议道路建设项目人工工资720元……”近日,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老君村村民唐胜琼在一块牌子前认真看着村组集体账,“自从有了这块牌子,村组收了哪些钱、用了哪些钱,一目了然,账算清楚了,我们老百姓心里就清楚了。”

唐胜琼说的这块牌子,是罗江区新盛镇为了深化“四清四明”工作法,对村、组集体公示栏进行标准化改造,统一制作的新盛镇村组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公开栏,安装于方便群众查看的交通要道或聚居院落。内容上,镇“三资”管理办也对村组列出了清单,要求村组按照要求逐项梳理,全面公示。2022年第四季度,新盛镇共公示“三资”信息400余条。
在新盛镇,与“三资”监督管理公开栏标准化同步推进的“互联网+村务公开”的村级民主监督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让村民掌握“家情”,摸清“家底”,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三资’是‘明白账’还是‘糊涂账’,直接影响群众对我们基层工作的评价。下一步,镇纪委将不定期抽查公示情况,充分发挥清廉观察员、党风政风监督员等群众监督力量,主动延伸监督触角,进一步织密监督网络,督促村组公示到位,让每一笔账都明明白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新盛镇纪委书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