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9日电 (程兆)第六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9日在成都开幕。

作为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展现了中国篆刻艺术的独有魅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国篆刻艺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首次通过数字赋能非遗文化,运用“5G+8K”等先进信息技术,展现篆刻之美。
此次展览是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的重要展项,自2013年开办以来已经举办六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已为广大民众所熟知,成为成都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名片之一。
据了解,本次展览邀请了50位篆刻名家参展,皆是西泠印社社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张明君在采访中说:“篆刻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但近年来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巴蜀地区。近年来,含篆刻艺术在内的汉文化在全国乃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便已发端,在两宋之际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明代初步完备,后又经历数百年发展,成为了今天所见的面貌。篆刻蕴含着文字、诗歌、书法、视觉传达等多层面内容,是传统文化中“微言大义”的具象体现之一。随着科技发展,艺术也跟随时代变化,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科技加成下显得更为丰富。
作为此次展览的承办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充分发挥云网融合和信息化服务优势,将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篆刻文化融合,通过“5G+8K”技术,完美呈现篆刻艺术的魅力。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5G+8K发现篆刻之美”直播访谈节目中,中国篆刻大师、西蜀印社社长曾杲,四川省美协副主席、成都市美协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姚叶红,西安外事学院客座教授、作家书画院院长牛放,围绕篆刻艺术创作与欣赏,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对于篆刻艺术在内的非遗艺术而言,注入新的生命力对其传承和发扬而言尤为重要。此次观展的观众中,有许多青年爱好者的身影。张明君表示,新世代的篆刻传承人和爱好者是站在上一代乃至于上上代的肩膀上的,“新世代的见识、见到的新事物、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都比我们好得多,我十分希望看到‘后浪推前浪’的那一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