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什邡:从“农民街”到“网红街” 一场烟火里的华丽蜕变
2023年10月11日 18: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 (张晓玲 杨昊)近日,一场醒狮欢腾、汉服飘逸、流光溢彩的开街仪式在德阳什邡市方亭街道银杏下街举行。游客纷纷涌进街区,看表演、品美食,街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烟火气十足。

“花市街”人潮涌动。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花市街”人潮涌动。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漫步街区,不仅可以欣赏街道别具一格的景观,还可以走进19个主题特色小巷拍照打卡。“拍照很‘出片’,朋友圈里大家都问是在哪个地方拍的。”市民李玲一边展示拍摄的照片,一边说。

  据了解,银杏下街被当地人称为“农民街”“花市街”,在历经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后,迎来了自己新的身份——花市街文化创意街区。正是因为银杏下街设计紧跟当下时髦、富含新潮元素,二次元、轻奢、小众、撞色、慵懒、浪漫等标签,在街区里都可以寻觅到。如今,银杏下街已成为游客打卡游玩的“网红街”。

  提升改造展新颜

  1970年,银杏下街所属区域填河造田,形成了大面积农田。1994年,为支持新农村建设,修建了银杏广场,当地赵家院子与部分杨家院子的村民搬迁至银杏下街。经过一年的时间,农民自建房修建完毕,形成街道,此街道被俗称为“农民街”。2000年,该街区商业初具规模,以临时摊位卖花为主,逐渐发展为花鸟市场所在地,市民称该街道为“花市街”。

  “花市街”虽有了名气,但麻烦也接踵而至。该街道均为自建房,私拉乱搭现象非常普遍。占用街沿扩充铺面,广告招牌、横幅比比皆是,车辆乱停乱放……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及布局,“花市街”一度以“脏、乱、差”的形象示人。

  “那时,三间铺子才能租两千多元,还是找的熟人才把铺子租出去。”市民何静在“花市街”有一栋自建房,回想起几年前房屋出租的困难,不由感叹。

  拐点,发生在2018年。

  2018年,什邡市开展违章搭建拆除工作。当时,作为典型的“城中村”——白果村成为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消解大家的抵触情绪。”什邡市银杏社区党支部书记蒲金峰说,村上组织人力、机械,用40天时间,拆除了28户有违章搭建情况的商铺、住宅。

  随着拆除工作的推进,花鸟市场也搬迁至夜市。很快,以“健康饮食”为主的复古餐厅和闹中取静、禅意冥想的茶舍等商家也陆续入驻,开始渐渐吸引年轻人走进“花市街”。

  2021年,“花市街”迎来了道路及基础设施改造。对街道雨污水管网,给水、燃气管道,弱电线路,车行道及人行道等进行了新建或改造,解决了街道雨污合流、道路坑洼等问题,让“花市街”畅通了。2022年,老旧小区提升工程落地“花市街”。

  “这次主要对银杏下街两侧的老旧小区房屋临街立面进行维修改造、装饰,在街区进行集装箱临时摆摊设施等景观配套,让花市街变美变靓。”什邡市住建局党组书记谢洪说。

  因人而“生” 商圈美如画

  今年71岁的刘黎凤,在“花市街”已经住了30年。现在,刘黎凤每天最喜欢的事便是出门溜达,坐在街边休息椅上,看着眼前的美景。“以前出门这条街车辆到处都是,乱得很,哪有现在这么干净、好看。”刘黎凤说。

  如今,随着全新的“花市街”开街,一面面小彩旗迎风飘扬,一盏盏霓虹灯创意造型不经意闯入每个人的眼眸,“网红”气质随处可见。伴随着吉他声,漫步在花市创意文化街,“可盐可甜”的各种萌物造型、复古朋克的装饰、清新淡雅的修饰,成为了众多游客的“心头好”。

  “真没想到,我住的这条街还可以变得这么美。”自建房房主孙智新说,该街道历经多次改造,不仅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好了,而且房屋出租的租金也翻了倍。

  为促进商圈和谐发展,白果社区还组建了以党员、居民、商家为主的商家联盟,处理街区大小事务,倡导诚信文明经营。此外,白果社区还安排专人不定期与商家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商圈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这种积极的合作模式,为街区管理注入了新活力,为商圈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显感觉来逛这条街的年轻人多了,周围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希望通过多方努力,打造成真正的步行商业街。”茶社店主刘书蓉说。

  “文化街区的打造,其本质是因‘人’而生的,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记忆和当下的感受。”谢洪表示,打造可持续的“网红街区”,要将人居环境提升同市民的需求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