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分会场:火龙灯舞艺术节开幕
2023年10月14日 16: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唐倩)13日晚,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分会场——黄龙溪火龙灯舞艺术节开幕晚会,在黄龙溪古镇举行。

活动现场。(双流区文体旅游局 供图)
活动现场。(双流区文体旅游局 供图)

  不仅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四川省文旅厅、成都市文广旅局、双流区、双流区文体旅游局等有关单位参与,还吸引了数百名观众到场观看。

  据悉,开幕晚会共分为三个篇章:“千载龙吟”“梦回水乡”和“绿色田园”,十三个精心编排呈现的节目涵盖了非遗舞龙、江河号子、民族舞、现代舞、说唱、民谣、流行乐、情景表演、华服走秀等精彩纷呈的表现形式。

  随着倒计时结束,晚会正式拉开帷幕。大屏里出现身着唐装的小女孩,穿越千年时光来到黄龙溪场镇市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闹非凡、灯火璀璨的景象。一转眼,娇憨可爱的唐装小朋友已置身舞台中央,她摇晃着手中的拨浪鼓,游走在盛唐扮相的舞者之间。

  接下来的两个节目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的交融感。首先是非遗舞龙与街舞演员争辉相映的精彩“battle”。来自浙江镇江市的西来桥舞龙、来自重庆铜梁的竞技龙、大蠕龙和来自江苏的荧光龙,四支龙队分别在舞台、廊桥和观众区,运用高超技巧与默契配合,展现了龙们活灵活现的气质,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采。舞台上,伴着富有家国情怀与英雄豪气的说唱歌曲《华夏》,舞者们用充满动感的肢体语言书写着作为华夏主人公的自豪,而中间的荧光龙翻滚蜿蜒的姿态,勾勒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浩瀚。非遗舞龙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动感街舞赋予了时尚感,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国潮”风范。

  在舞蹈节目《人定胜天》里,省级非遗项目“江河号子”的表演团队与年轻演员同台合作。川味十足的韵律,雄壮有力的舞姿,两方交相呼应,既体现了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有力传承,也为江河号子增添了新时代的风采。

  华服表演《衣起锦官城》中,演员们身着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制,化身凤凰、麒麟、青龙、玄武……妆成桂花、菊花、芙蓉花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华服大秀。

  来自彝族的三名音乐人组成的“原野上的声音”,带来了《甘洛》《哭嫁歌》两首融合了传统民间采样与现代编曲方式的动人作品。

  来自成都的抓娃娃乐队,用四首金曲串烧为千年古镇黄龙溪赋予了青春活力。《蜀绣》唱出了唯美浓郁的中国情、成都风;《最美的期待》传达出为了梦想和爱要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大鱼》告诉迷茫的人们,要用坚持不懈的信念面对生活;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更是引发了观众的大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歌舞《天府之水天上来》,一句不提成都,却句句都是成都。舞蹈演员们穿着象征希望与光明的白衣,舞姿朝气蓬勃,配合着男女歌手嘹亮温润的歌喉,唱出了作为成都人的骄傲,以及对于双流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情景表演《有龙自天上来》借小女孩与爷爷的谈话,讲述了黄龙溪的变化与火龙的历史,同时,也引出了晚会备受期待的压台节目——独具特色的非遗“火龙灯舞”。

活动现场。(双流区文体旅游局 供图)
活动现场。(双流区文体旅游局 供图)

  现场,1500℃的高温铁汁经过匠人师傅的击打后,纷飞成火树银花,宛如万点星辰散落,火龙在漫天铁花里翻舞,演绎着无尽的壮美与震撼,现场观众无不惊呼赞叹,黄龙溪火龙灯舞艺术节开幕晚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穿越了千年时光的非遗文化的之旅,令观众们充分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流行风尚融合后所能焕发出的新生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