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落地四川 3.35万名妇女受益
2023年10月18日 15: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吴平华)18日,由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拜耳公益支持的“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在遂宁市蓬溪县正式启动。四川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敏,四川省妇联二级巡视员钱晓蓉,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徐琳娜,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拜耳健康消费品卓越业务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姚绮华等出席了此次项目的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现场。林杰 摄
捐赠仪式现场。林杰 摄

  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将其全球范围内的“营养补充计划”落地中国,惠及四川。四川省内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乐山市、阿坝州、南充市、凉山州、甘孜州等八个州市的33500名在备孕期、孕期、哺乳期的低收入妇女提供市场价值逾1350万元的爱乐维复合维生素片,帮助她们在“生命早期1000天”这个关键时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守护母婴健康。除了产品捐赠和营养干预,该项目还将邀请四川省内的妇幼健康专家向当地的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将专业的全孕期营养健康管理理念传递给当地的民众,提升育龄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孕期保健知识。

  生命早期1000天是儿童发育的第一个关键阶段,也是决定其未来健康的黄金窗口。这一时期从孕期的280天延续到宝宝出生后的72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不仅能影响婴儿时期的体格发育和脑发育,也直接关联到孩子成人后的整体健康。“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研究显示,宫内的营养环境会影响胎儿生理结构和功能,所以孕期营养的问题会影响到子代,甚至是孙代身体状况,如成年后易发生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

  四川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敏表示:妇女应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妇女营养状况,这是《四川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也是健康四川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的实施,我们能向准妈妈们普及全孕期营养健康管理的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备孕女性、孕产妇的身体素质,共同守护母婴健康。同时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对四川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共襄公益善举。

  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徐琳娜介绍:此次受捐对象为四川省欠发达地区的备孕女性、孕产妇,由于存在营养不全面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她们自身的健康,这种营养缺乏更直接威胁到了孩子的健康和发育。例如,部分孕产妇在孕中、晚期出现症状后才开始进行补钙,这易导致孕期体重增长不足、并发症频发以及其他不良的妊娠结局。重视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补充,为如期实现“健康四川2030”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在捐赠复合维生素的同时,项目还针对医务人员进行了“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培训,省医院的专家面向当地医院、卫生局、计生单位的医务人员以及现场受益代表提供全孕期健康管理的专题知识培训,通过营养干预、教育和宣传全方位地提升地区大众对孕期营养补充的认知和及时就诊的意识,创造优生优育的良好环境。

  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博士表示:“给每个宝宝最好的开始”是我们和中国万千家庭共同的愿望,也是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和整体妇幼健康水平的基础。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企业愿景,多年来拜耳在中国持续关注妇幼健康,始终致力于为全孕期妇女和婴幼儿提供科学的营养支持。“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补充计划”是拜耳全球“营养补充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欠发达地区的民众获得维生素和矿物质,应对营养不良的问题。该计划以干预、教育和宣传为核心,通过拜耳自身行动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实现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触达5000万欠发达地区民众的目标。

  在捐赠仪式的现场,拜耳健康消费品卓越业务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姚绮华表示,拜耳未来将扩大与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合作,支持基金会在四川省内开展的妇幼关爱公益项目,通过面向围孕期妇女开展的健康宣教及健康检测和筛查等,提升围孕期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提高围孕期妇女孕前和孕期的健康检查率,降低不良妊娠率及死亡率,促进优生优育。(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