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9日电 (拥青青措 秦晋翔)10月的甘孜州石渠县扎溪卡草原早已入冬,但在色须镇色洞村呈现出一幅油画般的景色,看上去美不胜收。

近年来,石渠县全面开启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全民动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耕作过的沙化地上撒播草种,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确保全民种草工作不走过场、落地见效。石渠县委、政府精心组织、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动全民种草工作,让全民种草活动具体化、常态化。“自己种了3000多亩青草地,牲畜过冬储备了饲料,一部分还能销售,增加了收入。”色须镇色洞村43岁牧民鲁称称。
推进生态保护过程中,石渠县牧民群众保护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治沙、造林、种草已然成为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禁牧轮牧休牧、牧草生长阶段严格放牧数量等政策,让草场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有力保障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牧民群众种草积极性高,大家已从种植牧草中尝到了甜头,缩短了牲畜出栏周期,增加了收入。”石渠县林草局副局长曲胎泽仁表示,当地人工种草推广面积累计已达45.5亩,仅色须镇种草面积就有9500亩。

据悉,石渠县下一步还将引导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