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当科技与科幻相遇”华为主题沙龙落幕:科幻大咖与科技精英共话未来科技
2023年10月25日 16: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5日电 当前,人类社会科技发展不断加速,人工智能、虚拟技术、仿生技术等快速更新,很多科幻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逐渐成为现实。未来,科幻又会怎样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又给科幻创作带来什么变化?近日,2023世界成都科幻大会华为主题沙龙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当科技与科幻相遇”华为主题沙龙现场。 单鹏 摄
“当科技与科幻相遇”华为主题沙龙现场。 单鹏 摄

  科技与科幻是相互促进的,科幻能够打开人的想象力,科技又为科幻创作提供了新的想象源泉。作为科技从业者,华为昇思Mindspore开源生态总监胡晓曼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分享了大模型时代科技对科幻内容生产带来的变化。胡晓曼介绍了AI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程,随着人工智能从“感知理解世界”向“生成创作世界”演进,AIGC技术不断成熟,其与科幻的结合也越来越深入,AIGC将在科幻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胡晓曼表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AI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新的灵感,比如说AI作画,AI生成科幻小说等等。目前关于大模型和AI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她认为更应该关注科技能够解决什么。科技将带来福祉,而不是灾难。

  青年科幻作家,银河奖、星云奖得主分形橙子认为,科技带来的改变有很多,当前我们正处于技术大爆炸时代,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人类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亟需更大突破,并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科技现实。继续去把科学成果转化成技术,这正需要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要去做的事情。

  2016年雨果奖获奖者妮狄·欧柯拉福借助自己的创作经历分享了科幻对非洲科技发展的意义。她认为,科幻作品是一种全球化的创想方式,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源头,并不是独特的西方表现方式。非洲科幻希望畅想未来,看看技术的发明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一个“宇宙级黑科技”会是什么,是人工智能,能源,还是基因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主任王晋康认为,目前人类已经看到的具有实现前景的技术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产生的自我进化和产生意识等。分形橙子则认为是可控核聚变和常温超导,“如果人类真的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和常温超导,那么人类将从能源的瓶颈中解放出来,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分形橙子表示。

  本次主题沙龙还为“悟空·画画-科幻与创想”主题AI创作大赛的获奖者进行颁奖。悟空·画画是基于扩散模型的中文以文生图大模型,由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携手华为中央软件研究院分布式并行实验室、昇腾计算业务联合开发,使用“昇思MindSpore AI框架+昇腾Atlas硬件”实现。该模型是基于目前最大的中文开源多模态数据集“悟空数据集”进行训练得来,能够实现多场景的绘画风格、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此次大赛以“科幻与创想”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参赛者报名,经过激烈的角逐,评选出6支一等奖和二等奖队伍。

  据了解,华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科幻发展,提升科技实力,用科技的手段将更多科幻作品变成现实。华为也将持续努力探索科学技术的无尽前沿,与世界开放合作,致力把ICT技术应用到千行百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