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竹:“四书止纷”唱响新时代“枫桥经验”
2023年11月01日 19: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周韵)近年来,绵竹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四书止纷”工作为抓手,积极创新制度、健全机制,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和基层治理水平,丰富“枫桥经验”内涵,为绵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九龙镇棚花村,村民邓清荣有一栋闲置多年、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农房。邓清荣想通过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变现,但是流转涉及的房屋资质、产权债务、使用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买卖双方。

  针对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导致的矛盾纠纷多发问题,九龙镇推出了“四书止纷”工作法。棚花村村委会把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双方请到村委会,召集农交所、公证处、司法所等工作人员和律师开展现场法律服务,交易双方签订了《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标准合同书》《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有了“四书”作保障,邓清荣再也不用“望房兴叹”。

为交易双方开展现场法律服务。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交易双方开展现场法律服务。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棚花村村民袁大爷去世后,家中农房闲置,袁大爷的妻子和儿子打算将房屋变卖。来自省外的王先生想要在绵竹沿山购房定居,在得知袁大爷家人有意卖房后,两家人一拍即合,希望尽快达成买卖协议。但农村房屋是以户为单位,户主袁大爷去世,应办理相关手续,如果直接签订合同,双方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王先生对此犹豫不决。了解到交易双方的顾虑后,棚花村采用“四书止纷”工作法,及时为双方办理了合法手续。

  “四书模式”以法律视野规范农房使用权流转程序和资料为要件,提前规避可能产生的各类纠纷风险,使大量不合法、不合规的现象被及早发现,通过辅导引入法治正轨,更能做好各种不良情况的预判预测,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以促进农村闲置农房良性流转,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在“四书止纷”工作法的推动下,棚花村沉睡的闲置农房“活”了起来,已有20余户农户通过流转,实现总收入300余万元。流转业主对闲置房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后的房屋成为棚花村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近年来,九龙镇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有关诉讼、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实现了三个“零发生”。

  为让更多人了解“四书模式”,打消交易双方的顾虑,绵竹市相关部门、镇(街道)工作人员奔走于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四书模式”的作用及意义,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源,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四书模式”。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四书模式”。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书止纷”工作法是绵竹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今年,在九龙镇打造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探索推广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特色工作经验,不断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据了解,2022年,绵竹市排查矛盾纠纷8350件,成功化解8347件,化解成功率达98%,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调解,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