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日电 (刘刚 康俊梅)近年来,在雅安市汉源县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在抓实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打造“创建+乡村振兴”品牌,聚焦民族地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成为乡村振兴及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古路村在2016年顺利完成索道建设,当地村民出行实现从“跋涉3小时”到“观光3分钟”。同时,修骡马道、硬化通村和通组路,提升产业路,补齐交通短板,结束四川省唯一“不通公路村寨”的历史。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借力“互联网+”,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培育种植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4.4万元,安装产业浇灌管道34.4公里。种植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3300余亩,养殖牛、羊等牲畜6000余头,激发了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
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以“游骡马古道、观峡谷风光、吃生态食品、品彝家风情”为主题,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旅游产业,修建篝火广场、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全面打造旅游附属设施,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文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优势,立足古路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高山峡谷旅游资源优势,投入397万元建设彝族风情特色民宿,发展了农家乐11家,进一步了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培育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探索引进合作新模式,成立以村级集体组织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公司,加大乡村文旅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促进民族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极,多渠道为各族群众创收增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五年来,先后接待游客超20万人,旅游收入9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目前的每年近10万元,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