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日电 题:“行动派”范雄安:怀水电报国梦,践诺言勇争先
作者 王槐林 王利文
近日,位于金沙江上游的拉哇水电站,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紧张有序,大坝水平防渗板浇筑工作按计划如期完成。作为目前在建和已建水电工程中同类型的世界最高坝,拉哇水电站堆石坝工程全面进入大坝填筑施工高峰期,标志着距离全面建成精品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总体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属于拉哇水电站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水电人的高光时刻。“水电报国”是一代水电人的梦想与追求。参与国家水电建设,经历电站从原始地貌到完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修建,从大江截流到基坑开挖再到大坝填筑完成,电站从无到有的每个环节都参与其中,水电老兵范雄安看着水电站“像见证婴儿慢慢长大一样有成就感”。他表示,“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为着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金上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参与到一个世界级工程的建设,能够学有所用、学能所用,十分幸运。”

老兵西行起新步,无畏啃下“硬骨头”
金沙江上游流域清洁能源丰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开发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华电金上公司肩负开发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清洁能源的国家重任。水电老兵范雄安参与见证了苏洼龙、叶巴滩、巴塘、拉哇等电站的重要时刻,一路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
2021年9月中旬,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范雄安面前。由于导流洞施工进度滞后,拉哇水电站面临能不能按期截流的挑战。“按计划,项目要在11月中下旬导流洞过流。当时两个闸门竖井尚未贯通,加上洞身段衬砌施工、闸室段开挖及混凝土施工剩余量大。”工程技术部罗文君主任这样描述困境,“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根本不可能按期截流”。

面对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范雄安没有退缩,坚定了要按时完成截流目标的信念。他迅速组织相关参建方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各方集思广益,梳理难点矛盾点寻找克难方法,确定了“日碰头”“早晚两纠偏”工作机制(“日碰头”即每日下午由监理组织召开碰头会,总结前一日任务落实情况,商讨确定次日工作计划;“早纠偏”即每日早上9:00在施工作业面现场查勘,进行作业面交底纠偏;“晚纠偏”即每日晚上7:30在需要纠偏项目值班室召开联合纠偏会),将施工工期计划细化,分解工序到每天并督促落实。
范雄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仅每天参加下午碰头会,梳理日完成情况和计划次日任务,还常常晚上到现场督促落实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我们与时间赛跑,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原则,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只有保证现场工人的安全,不发生安全事故,不出现因为质量问题而返工,我们才能更好推进后续施工。”他回忆道,“有天凌晨一点,我去现场,峡谷的寒风吹得人脸都快冻僵,但是导流洞里依旧灯火通明、热火朝天。我心里的热血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心里特别感动,为了达到截流的目标,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
距离预定截流时间只剩一个月时,闸门竖井混凝土浇筑再次碰到困难。作业队无法短期大量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抢工,范雄安当机立断抓紧协调,抽调成建制混凝土作业队伍支援拉哇导流洞施工。在截流前的最后清理阶段,导流洞内大量淤泥需要清运。经过长时间高强度运转,队伍已经十分疲惫。范雄安在动员会上激励大家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他踩着雨靴,手持工具,带领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与各参建单位人员一起,组建党员(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清淤工作,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做实党建联建共建,建设精品示范工程
巴塘、拉哇水电站地处涉藏地区,区域跨度大、劳务队伍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大。同时,参与巴塘、拉哇水电站建设的参建单位多,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如何确保工期进度、安全质量、和谐稳定等工作有序推进极其重要。
对此,范雄安表示,要跳出“就工程抓工程”的传统框架,以“党建+”工作模式,用党建“一根针”串起安全、质量、进度、生产准备等“多条线”,通过“四联六共”运行模式,深入开展“双融双创”主题活动,聚焦项目攻坚任务和重点攻关项目,整合参建各方优势资源,建立信息畅通的沟通机制,掀起工程大干高潮,保障各项目标和节点工期顺利实现,引领建设绿色精品工程。

为助推精品工程建设,将巴塘、拉哇两电站建设成一流精品工程,范雄安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领金上公司巴塘分公司(拉哇分公司)汇集众智,从优质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工程、综合效益好工程、数字工程、廉洁工程等六个维度组织编制巴塘、拉哇两电站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样板工程手册、创优实施细则、全过程质量控制策划等文件,确立了争创“省优”“国优”工程目标,细化创优路线图。今年,《拉哇水电站特大断面导流洞衬砌混凝土质量控制》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QC成果二等奖,“拉哇云”建设平台已向中国电力建设协会申报智慧工地优秀典型案例。
此外,围绕工程建设难点,组织联建共建单位创新工作室经验交流,邀请党员干部中的“技术大拿”分享心得。截至目前,巴塘、拉哇水电站已获得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部级QC成果奖12项、省部级工法创新成果2项,获专利发明18项、软著3项。
“我们采用‘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理念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规划今天要完成5方混凝土,如果完成了6方或者7方,那就继续调节下一天的规划,螺旋式上升推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范雄安坚定地认为,面对困难,找方法思路越找越开阔,想借口就会越想越多。

2021年11月,拉哇水电站如期截流。2022年8月,拉哇水电站泄洪洞无压段上层顺利贯通,比原定计划提前4天完成。今年春节期间,先锋岗成员带头坚守岗位,带领施工单位450余名建设者在料场开挖支护、基坑开挖支护、左右岸趾板开挖支护等工作面连续施工,人不歇、机不停,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看着巴塘水电站、拉哇水电站的建设稳步推进,范雄安无比感慨。“我是幸运的,作为学水电专业的人能够参与国家水电建设,生产清洁能源造福国家和人民,学有所用很有意义。”
范雄安表示,下一步,分公司将持续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金上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困难有办法,陪伴家人“没办法”
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范雄安的动力对水电行业的热爱和内生的使命感,他喜欢阅读,一直保持着阅读的热情和习惯。“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通史我都看”他说,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和我们遇到的问题非常渺小,“我内心意识到我们做的事值得我们热爱,也值得我们奉献青春,所以我坚信能够克服困难。”

然而,一路攻坚克难的范雄安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范雄安每年在工地280多天,算上跨省奔波在往返路程上的时间,一年下来陪家人的时间也不到一个月。在两女儿成长的人生路上,许多重要时刻他都缺席了,谈及家人,一句句“没办法”道出了这个在工作中总是有办法的攻坚者的无奈。小女儿经常在晚上九十点钟打来视频电话——这是两人的约定,她担心太早会打扰爸爸的工作。“每次离家的时候都很心酸,跟她告别后也不忍心回头看,小步快跑就走了。”
在大女儿眼里,扎根金沙江上游的爸爸是个英雄。拉哇水电站启动大坝浇筑,该项目作为目前在建和已建的水电工程中同类型的世界最高坝备受关注。大女儿在社交媒体转发相关报道,并写下“我的老爹,真帅!”。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12年,范雄安收拾行囊从贵州扎进金沙江上游的山水间,胸怀“水电报国”的理想,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他以自己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无惧难题的作风践行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水电誓言;积极投身流域开发的工作,经历见证着流域开发从艰难起步到方兴未艾,范雄安将“奋斗”的足印留在了这片青山绿水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