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1日电 (吴磊)2023年,成都市青羊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青羊区住建交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推进依法根治欠薪,全力做好建设领域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
2023年以来,青羊区住建交局认真落实市(区)两级关于保障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的相关要求,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妥善高效地处置375起农民工工资拖欠,全年未发生重大集体讨薪事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总体平稳。

坚持三个协调,建立健全“根治欠薪”联动新机制。一是坚持对上协调,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与市级部门联动,对存在拖欠的施工单位纳入市级诚信评价管理体系,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立案查处的同时,争取市级有关部门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实施市场限入或禁入,并予以公开曝光,形成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二是坚持横向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打破传统单一的追责模式,区住建交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成都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日常巡查”、“动态通报”和“协查督办”等制度,与区国资局、区人社局、区政法委等部门紧密联动、信息共享,及时化解纠纷,做好维稳工作,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与属地街道建立“双保险”制度,实现与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联动,促进农民工“治欠”问题就地解决。如康河街道董家坝社区5组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诉纠纷频发,区住建交局及时与康河街道成立联合协调工作组,赴项目一线及时指导,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督促总包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24万元。三是坚持内部协调,力促工作有序推进。按照《青羊区2024年度建设领域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拖欠隐患防控化解方案》的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5个专项小组的作用,下沉到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房地产项目现场,督促总承包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172万元,将问题矛盾解决在一线。

建立三个机制,落地落实“根治欠薪”工作新举措。一是定期摸排,全面梳理,坚守日常监管“底线”。目前,全区在建项目“电子围栏”实名制管理覆盖率100%,管理人员到岗率95%,农民工考勤更新率85%,区住建交局督促总承包单位通过工资专户拨农民工工资14625万元,同比增加19%。通过统计梳理“码上办”、网络理政、信访平台以及日常协调处理投诉纠纷案件,全年协调解决治欠问题2015件(上级转办1652件、现场投诉363件,接待来访1465人,涉及5548余人、8484万元),同比下降17.5%。二是敢于较真,全面逗硬,筑牢依法治理“红线”。重点聚焦房地产开发项目,形成三张清单台账,其中约谈18个项目,对未按规定通过专户发放工资或因拖欠工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50家施工企业扣除信用分197分。对拒不履行支付农民工工资的2个企业移交人社部门立案处理,同时将发生极端群体性事件以及影响较大的3个企业申报市级相关部门,纳入“重点监管”名单,限制市场行为。三是率先垂范,真抓实干,畅通问题解决“快线”。针对存在时间跨度长、拖欠工程款金额大,项目资金链断,企业破产等问题的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联动市区两级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搭设平台,深度挖掘保障资金,推动壹捌捌大厦、绿地新里城项目欠薪问题的解决,保障了农民工权益。
2024年,青羊区住建交局要用好三张清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结合欠薪投诉情况,认真梳理“根治欠薪”三张清单,按照“一案一专班、一事一对策”工作原则,以整治源头性欠薪、实质性欠薪、恶意讨薪为抓手,联合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开展在建项目根治欠薪工作,定期约谈存在欠薪风险的在建项目各参建单位,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农民工权益。

强化日常监管,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要求,严格督促落实开设使用专户、实名制管理、总包直发、劳动合同签订、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结合日常监督和常态化走访,有效及时分类处置。要做好应急代偿、应急周转金动用的先行试点,加大信用扣分力度,并同步纳入“三包一挂”和企业资质“双随机”核查范围,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移交执法部门查处。
加强隐患摸排,引导做好分类处置。进一步探索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根治欠薪”专属网格专员制度,通过设立专属网格专员,对所属建设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以及纠纷隐患问题进行摸排,并结合网络理政、信访热线等平台,及时发现重大欠薪线索,区住建交局将协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营造关心关爱农民工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