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孔继红)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在三星堆博物馆里,活跃着一支“传承文明、全心为民、抟心揖志”的妇女干部职工队伍,她们中有扎根田野的女考古队员,有妙手回春的女文物修复师,有传播历史文化的女讲解员,也有才华横溢的女策展人、女文创设计师……她们用自己优异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顽强拼搏的“她力量”,在新时代谱写“半边天”的新华章。
把“传承文明”镌刻在心坎上
从2019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国内39家单位,启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全面考古勘探与发掘。在发掘现场,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考古工作中,一朵朵“田野玫瑰”在三星堆绽放,“她力量”撑起考古发掘半边天。
经历近三年的连续奋战,基本厘清三星堆文化起源和发展脉络,出土文物1.7万余件,近完整器超过4800件,三星堆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这次发掘工作大胆应用最新科技和工作模式,搭建起多学科融合、多平台合作的三星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研究体系,为田野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入融合提供了示范。与此同时,同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放式文物修复馆、研学馆、文创馆和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数据库,建设“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基地”,成立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建设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实践基地。
三星堆“巾帼力量”以非凡的气魄和扎实的工作让三星堆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其中,朱亚蓉、杨雨霏、程静因在新馆建设中表现优秀,分别获得德阳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三等功、通报表扬奖励;朱亚蓉、贾苏竹、汤莉因在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表现优秀,分别获得德阳市政府记三等功及嘉奖奖励;文物修复师王荔获“广汉工匠”称号。
把“传播推广”融合在血脉里
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227家电视台及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三星堆,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0亿次,向全世界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广泛传播了中国声音。录制《国家宝藏(第三季)》《万里走单骑》《古蜀瑰宝》等节目,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举办“艺绘三星堆”“我的三星堆世界”等系列主题传播活动,三星堆主题展览已走进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国所有省级博物馆。与腾讯、阿里巴巴等3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神系三星堆、潮玩三星堆、科技三星堆、飞翔三星堆、数字三星堆5大系列1000余种文创产品。
不论是新一轮考古发掘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一场场文化传播,都让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掀开了新的篇章,这些成绩的获得都凝聚着巾帼女将们的心血与智慧,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女性力量,以最美的芳华凝聚了属于“半边天”的巾帼力量。微博管理员张俊获“四川省十个巾帼好网民故事”;文创馆负责人钟科进获德阳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把“活化利用”体现在成效中
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三星堆的女干部职工全员上岗,积极做好咨询引导、秩序维护、馆区巡逻等接待工作,三星堆“她力量”将抟心揖志的情怀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以规范高效的管理、热忱用心的服务,为游客创造良好的观赏体验。
近年来,三星堆“巾帼力量”参与的包括考古发掘、文物修复、陈列展览、文创产业、社会教育、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被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讲解员唐思羽获全国首届“百佳文化遗产讲解员”称号;讲解员唐敏、刘嘉丽、邓欣等分别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