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蓉举行
2024年03月15日 15: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5日电(王爵 张明)14日,成都市社科联(院)联合成都市社科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组织召开成都社科界“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熊平主持。

 研讨会现场。成都市社科联(院)供图
研讨会现场。成都市社科联(院)供图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外国语学院、成都师范学院、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天府财经等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发挥各自专长,围绕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与突破口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成都市社科联(院)供图
研讨会现场。成都市社科联(院)供图

  成都市社科联(院)副主席、副院长李好致辞中提到新质生产力告别了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时代变化,要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即“领域新”“发展驱动新”“要素配置新”。当前成都都市圈已经步入改革攻坚期、建设关键期,更需要强化创新驱动,紧扣要素变革,抓好新质生产力的“物的要素”“人的要素”释放潜能上层建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扩容领军、青年等多层次人才队伍,强化纵横向的府际联动和部门协同治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贾品荣认为新质生产力不等同于科技创新,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资源禀赋,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挥好传统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并根据本地科研条件,做好创新大文章,以整合式创新、开放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围绕加快提升成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提升成都绿色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成都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等八大策略,提出了细化新质生产力细分领域科技创新选择机制、把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作为科技创新融资增长点等34条成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路径。

  成都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二级教授杨继瑞提出成都作为“新时代战略大后方的核心支撑极”,发展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端“新极化”,“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聚焦顶层设计、探究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深度协同的良性循环建设路径等方面塑造成都高端“新极化”方向,推动成都未来产业发展的“愿景图”成为“实景图”。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曲建升提出要激发传统行业增长动能,巩固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最大化释放关键要素的创新能动性,发挥政府和科学组织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二级教授黄寰、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匡后权、《天府财经》总编潘谈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诠释。

  在讨论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进行,认为政策的制定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要有顶层设计的引导,也要有地方的实际行动和创新,要警惕政策出台扎堆现象的出现,回归到市场主体需求上来。最后,专家们认为在低空经济、氢能等领域,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应该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