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4“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举办
2024年03月30日 20: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0日电 2024“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9日在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港举办。

图为大赛现场。成都高新区 供图
图为大赛现场。成都高新区 供图

  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比拼,“穿透式电磁感应成像巡检系统”与“‘智贝云’口腔正畸全产业链赋能系统”两个项目从101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创新组和创业组一等奖。大赛还评出创新组、创业组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优秀奖各9名。

  打造高能级活动品牌 吸引10万余人创新人才关注

  作为成都市自主打造的高能级活动品牌,“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自2022年12月启动以来,历时两届,累计收到1693个项目报名参赛,吸引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创业社群的10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关注。

  据悉,本次大赛分设创新组和创业组两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大赛总奖金高达200万元,单项最高奖励为30万元。参赛项目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创新药、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与成都市28条重点产业链紧密关联。

  据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吸引了较多知名高校背景参赛选手。其中,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的参赛项目达234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985”高校参赛项目多达558个。

  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专门前来参赛的“穿透式电磁感应成像巡检系统”项目负责人姚涵表示,“在这里,我们跟全球的优秀科创人才进行项目交流、融合创新,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本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投融资交流和人才引进对接的机会,正好解决了我们这两方面的需求,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技术向产业转化的步伐,推动项目落地孵化。”

  发布人才需求榜单 涉及高薪岗位150个

  “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是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今年大赛在总结上届办赛经验基础上,更加注重成果的对接转化,并进一步丰富了赛事配套服务。”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建圈强链”和人才实际需求,活动现场,成都市人社局和成都高新区先后发布《成都市博士博士后“蓉博汇”人才需求榜单》《成都高新区“百万年薪”猎才榜单》,大力营造“处处皆场景、时时有机会”的创新生态。

  据了解,本批次《成都市博士博士后“蓉博汇”人才需求榜单》集中释放博士博士后岗位需求3047个,用人单位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在蓉高校,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以及科伦博泰、通威太阳能、千嘉科技等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本批次《成都高新区“百万年薪”猎才榜单》由成都高新区联合知名猎头平台及企业提供,高薪岗位总计150个,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产业,最高年薪达350万元。

  活动现场,遨天科技、优镓科技等6个参赛项目团队与成都高新区进行意向落地签约;量子精灵、清澜新源等8个参赛项目团队分别与成都高新创投、盈远创投进行意向投融资签约。在成都高新区专场招聘会上,天府绛溪实验室、成都先导等重点企事业单位通过“线下招聘会+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提供350余个高端岗位,最高年薪超百万,吸引在线观看数量超7万人次。

  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成都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0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781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37家,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稳居中西部第一。

  活动现场,成都市人社局、德阳市人社局、眉山市人社局、资阳市人社局共同签订“成德眉资评审专家人才资源共享协议”。根据协议,四地将共建评审专家人才信息数据库,联合举办博士博士后服务团等活动,实现专家人才资源在四地共享共用、精准配置和高效流动。

  “既要当好伯乐,也要做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实做强人才工作,服务是关键,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借助“蓉漂杯”这一赛事品牌,充分链接人才资源,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