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省川西监狱: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2024年04月08日 15: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8日电 四川省川西监狱二监区内开展的罪犯读书分享交流活动现场,罪犯们分组围坐,积极发言,但却有一个落寞的身影独自坐在角落,微微低头,与热闹的分享会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张某本是一名村支书,为村民做了一些实事,为人也热心,然而,获得群众好评的他却在管理工程建设期间,逐渐沉沦在老板们的吃请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获罪入狱后,张某的家人对他失望透顶,不愿与他通信和电话联系。一朝变天,从人人称赞的村支书变成无人问津的阶下囚,张某一时难以接受这种变化,情绪低沉,自我封闭。 

  四川省川西监狱民警注意到了该名罪犯,但并未立即要求他进入分享小组参加活动,而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默默对他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严密的监控,并加强与其谈心谈话的力度、深度。在该监区民警大会上,大家对该犯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并制定了针对性改造措施,旨在进一步挖掘其内心顾虑,找到困扰原因,扫平其改造路上障碍。

  此前,张某还是能按照监狱民警要求正常参加改造活动,接受教育。最近,张某的状态却有所改变,他时常走神发呆,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出现抗拒改造、逃避改造的苗头。经过主管民警的反复谈话,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张某终于慢慢开了口,原来是前段时间他的视力突然明显下降,但因为自己眼睛本来视力就不太好,所以心怀侥幸认为可能是一时的问题,没想到却一日不如一日。由于错过了发病的最初期,现在不知道怎么向民警诉说,又想着家中亲人的态度和自己漫长的刑期,年逾六十的他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陡增,觉得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对改造也完全失去信心。

罪犯张某前往就医。四川省川西监狱供图
罪犯张某前往就医。四川省川西监狱供图

  了解清楚情况后,罪犯张某的主管民警立即向监区领导汇报此事,并将张某带往监狱医院进行检查,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张某眼睛存在旧疾,拖延时间较长,已经导致右眼视网膜脱落、还存在双眼白内障问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监狱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手术,监区领导得知此事后,及时上报监狱,监狱领导、科室、监区和医院经过反复讨论研判,决定联系社会医院对张某进行治疗。

  在外出就诊之前,四川省川西监狱心理咨询中心民警与张某多次个别谈话为其做心理疏导,鼓励其认真改造,积极面对困难,树立乐观向上心态,为其改造之路指引方向,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张某对生活无望的悲观心理。同时,民警积极联系张某的家人,希望家人能配合监狱民警,给予张某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努力投入改造生活。

  如今,经过积极治疗和家属的关心关怀,张某身体和心理状况明显好转,现已进入恢复期。

  “当我视力越来越模糊的时候,想着自己年过半百,刑期还那么长,我是真的很绝望,我很感谢监区民警对我的教育,是他们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是他们积极办理相关事宜,让我能尽快就医;也是他们让我的家人原谅了我犯的错,让我又感受到了亲情。现在我能看清了,我一定会好好改造,刑满后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和教育。”张某坚定地说道。

  在亲情电话中,张某开心地告诉家人,自己的眼睛通过治疗已经慢慢好起来了,向家人表达了思念之情和对监狱民警的感恩之情,电话对面的家属也为他感到开心,同时鼓励其好好学习、努力改造,不要辜负警官的教导。

罪犯张某家属向四川省川西监狱赠送锦旗。四川省川西监狱供图
罪犯张某家属向四川省川西监狱赠送锦旗。四川省川西监狱供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张某的家属带着三面锦旗来到四川省川西监狱门口,分别送给监区民警、监狱医院民警和监狱全体民警。

  据悉,四川省川西监狱今后将继续坚持因人施教、因人施策,持续深化教育改造工作实效,助力每一名罪犯走好新生之路,以教育罪犯改恶从善,促进社会长期安全稳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