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电 (伍排勇 杨玲 曾晓文)“昨天晚上,我们这里雨还是下得大,夜里查看了几次,没有涨水才放心,进入汛期后,每天都要到监测点来巡查,观测水位变化和山体是否有裂缝等安全隐患。”4月25日上午,在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地灾监测员宋运忠来到登基沟泥石流监测点进行巡查,记录雨后监测点的各项数据的变化。

登基沟曾经连续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国道线、高速公路发生中断,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到汛期,当地村民心里都十分担心。作为一名地灾监测员,宋运忠的任务主要是监测泥石流拦挡坝和周边山坡地质灾害隐患。每年入汛以来,他每天都要到监测点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向村里和绵虒镇进行反馈。特别是下雨天,每天都要来回奔走好几趟。
进入汛期以来,面对降雨频繁,地质灾害进入易发、高发期的情况,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绵虒镇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深刻汲取历年防汛减灾经验教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紧盯防汛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超前部署、狠抓落实,全力筑牢安全屏障。
同时,该镇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地灾隐患巡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及时化解,强化监测预警,要求地灾监测人员要定期、定时深入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工作,借助技防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点动态,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微网实格”、微信群、“两联一进”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手册、防灾明白卡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进入汛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逐级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夯实防汛减灾基础,通过全面压实防范监测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绵虒镇副镇长樊玉文表示。进入汛期以来,全镇组织召开防汛重点工作推进会3次,村(社区)防汛备汛工作会10余次,重点对预案修编、队伍建设、物资储备、隐患排查和山洪地灾威胁区群众核查等方面开展自查整改,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突出防汛备汛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干部业务水平,打通防汛备汛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绵虒镇辖区内共有地灾隐患点位51个、监测员51名,山洪灾害危险区27个、监测员27名。进入汛期以来,镇村党员干部和所有监测员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全力筑牢地灾防治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