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3日电 (刘忠俊 蔡古梅 陈世涛)连日来,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小麦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片抢收抢种的忙碌景象。

天府新区眉山青龙街道农业园区,训练有素的农机手驾驶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金色麦田中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麦粒倾泻入仓,麦秆也同步就地粉碎还田。“全程机械化,效率比以往高多了。6台大型收割机每台能顶过去的20多名壮劳力,5天不到就能完成全部收割任务。”种植大户王大坚称,承包种植的1400亩小麦迎来丰收,平均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近年来,天府新区眉山积极探索“国企+种植大户”模式,成立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农业园区生产与经营管理,通过规模化种植业主引进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宜机化农田提升改造,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环节提供机械化服务。同时,加大道路、沟渠、农事服务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种植大户省钱、省事更省心地开展生产。

贵平镇庆祝村,一批集中培育的水稻秧苗饱晒阳光,长势正旺。大片规整的高标准农田中,旋耕、平整、施肥、撒药等工作已进入尾声,即将开始插秧。“培育了31种水稻秧苗,均是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通过试种从中遴选出最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配套相应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环天农业公司现场负责人称,通过全程机械化生产、节水节肥提质丰产等技术应用,预计水稻平均亩产不低于700公斤,将成为新区水稻“一优两高”示范基地。
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天府星座”卫星遥感数据应用转化上持续发力,赋能打造机械化、数字化全覆盖的现代粮油园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