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9日电 (欧阳漆 毛埴垣)今年以来,汶川县积极把握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机遇,通过“工”的方式有效促进就业增长,借助“赈”的手段切实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

5月26日,在汶川县水磨镇2024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牛塘沟村)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进行关模、抹面、平整路面等施工作业。爬山虎机车轰鸣着,为工人及时输送混凝土,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在施工现场,牛塘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学明表示:“我们牛塘沟村的以工代赈项目得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目前,工程量已完成约20%。我们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今年3月以来,汶川县水磨镇牛塘沟村总长7.3公里的产业道路开工建设,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入路面硬化阶段。

以工代赈是一种扶持政策,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替代直接赈济。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效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还能显著改善当地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通过提升当地道路等农牧产业基础配套设施条件,为当地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省州发改部门的安排,2024年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投资计划中,汶川县三江镇获得了500万元的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2024年,汶川县成功争取到3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额达141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占1260万元。这些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灞州镇、水磨镇、三江镇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赈济模式,充分体现以工代赈“先有群众、后有项目”以及“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导向,旨在拓展群众多元化增收渠道,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项目建设期间,预计将提供超过350个就业岗位,主要吸纳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众参与务工。预计按月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443.9万元,占中央资金的35.23%。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下一步,汶川县相关部门将继续紧盯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将深入发掘以工代赈政策“工程项目是载体,群众务工是目的”的深刻内涵,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足额向参与务工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的赈济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了汶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