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青羊惠民新举措:旧换新可优惠7万元
2024年05月30日 20: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30日电 (吴平华)30日,成都市青羊区政府组织相关企业走进苏坡街道清波社区举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暨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发布两大重磅政策:《青羊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青羊区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支持政策》(以下简称《支持政策》)。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暨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吴平华 摄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暨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吴平华 摄

  以“以旧换新”为关键词,青羊将在工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汽车、家电、家装、废旧产品等领域开展“十大行动”,为青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消费品以旧换新,青羊政府诚意足,辖区商家力度大。青羊以补贴企业更大力度优惠消费者的形式,提供了一次“政企联动”的消费大餐,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激励企业商家主动推出各项优惠让利活动,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最高优惠7万元

  补贴涉及汽车、家电、餐饮等多个领域

现场展示的各种产品。吴平华 摄
现场展示的各种产品。吴平华 摄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青羊区的企业们“打包”好产品,来到社区广场,深入老百姓的身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汽车,然后还有手机、石油、家装等企业设置了展销平台……

  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青羊的补贴力度“很诱人”。

  以汽车消费为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在青羊区限上汽车销售企业购车,采取以旧换新可享受四重优惠。如果购买指定车型,单台车惠民让利的金额最高可达到7万元。

  青羊区商务局局长韩潇举例说,第一重优惠是国家、省、市政策补贴。报废国三以下车辆换购新车,可享受国家10000元补贴,报废国四以下车辆换购新车,可享受7000元补贴。第二重优惠是厂家置换补贴:根据不同车型,至高享受8000元补贴。第三重优惠是在区政府支持政策带动下企业让利消费者:根据不同车型,企业拿出最高3万元的让利优惠。第四重优惠是利息补贴:如果客户选择分期购车,还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利息补贴。此外,直接购买新车的消费者,也可享受指定车型至高3万元优惠。

  又如在家电领域,在青羊限上家电销售企业购买家电,叠加省市区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让利基础上,单台家电惠民让利最高可达到5折。

  此外,青羊在促消费补贴资金的带动下还联动了47家其他消费品零售企业、餐饮企业,推出如“直降17%,满300减50”等优惠福利。

  政企联动让利

  消费品“以旧换新”6月力度最大

  青羊结合区域实际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路子。

  “青羊区的政策是对让利消费者的企业进行补贴,进一步鼓励企业拿出更丰富、更优惠促消费让利行动。”韩潇认为,青羊采用补贴到企业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到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消费者不用后续自行申请政府补贴,可以通过企业更大幅度的让利,即买即享,一买就兑现实惠。

  梳理青羊的《支持政策》可以发现,6月的补贴力度最大。

  根据《支持政策》,2024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期间,青羊针对青羊开展促消费活动的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按其零售额的2%给予补贴。同时,当季累计零售额实现正增长且当月提升额超过1000万元(含)的,按其零售额增量的2%再给予补贴。两项政策可叠加享受。上述政策虽然将延续到12月,但后续的补贴力度将从2%降到1%,门槛也进一步提高。

  拓宽受惠行业

  加装更新电梯、新建充电桩、病房改造……

  根据活动现场发布的《行动方案》,青羊以旧换新启动了“十大行动”、23条措施,除了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还包含了工业、建筑、市政、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其中,设备更新的不少领域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方案发布环节,青羊区发改局副局长陈长隽举例说,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青羊将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全年加装更新老旧小区电梯不低于75台、楼宇电梯18台,到2027年加装更新老旧小区电梯不低于410台、楼宇电梯85台。

  在教育领域,青羊将支撑学校空间新变革,全年更新课桌椅2万套,到2027年更新课桌椅8万套。在医疗领域,全年完成病房改造340间、设施设备更新3000余台(套),重点支持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以旧换新和公共卫生机构执法、监测、检验设备迭代更新。

  青羊明确了目标:到2027年,青羊区工业、建筑、市政、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