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在“北站记忆”回望峥嵘岁月
2024年07月19日 20: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9日电(张若男 何佳欣)“当年修成渝铁路有多苦?我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剿匪一边筑路。修路缺木材,很多老人将自己的寿材都捐了……”站在位于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站房工程项目的“北站记忆”展厅里,92岁高龄的孙贻荪指着一张张老照片热泪盈眶。

  7月18日,中铁八局参与建设的“北站记忆”展厅迎来了一批特殊观众,当年参与修建成渝铁路的孙贻荪老人便是其中一位。

92岁高龄的成渝铁路参建者孙贻荪来到“北站记忆”展厅。张若男 摄
92岁高龄的成渝铁路参建者孙贻荪来到“北站记忆”展厅。张若男 摄

  成都火车北站作为成都市重要的交通枢纽,70余年来在成都市民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记忆,目前面临全面重建扩建,承载着成都市民和南来北往旅客的难舍情怀与点滴记忆。如今,中铁八局再度参与改造火车北站,在成都北站项目部驻地门口打造了“北站记忆”展厅,来展示成都火车北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记录几代铁路人的共同回忆,生动诠释着铁路人永远不变的责任与担当。

  据悉,“北站记忆”展厅于今年6月28日正式揭牌运营,满载与回望了从1950年成渝铁路开工建设到2022年拆除重建这71年间火车北站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北站记忆”满载71年间火车北站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张若男 摄
“北站记忆”满载71年间火车北站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张若男 摄

  今年是成渝铁路通车72年。讲述起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90后”建设者孙老仍滔滔不绝。谈起修建铁路,他从随身带的包里掏出一枚“修建西南铁路”的纪念章,向在场的所有人员展示。站在“北站记忆”展厅里驻足凝望,孙老仿佛穿越到奋战在一线修建成渝铁路的艰苦日子,久久不能释怀。

  1950年6月15日,是改变孙贻荪命运的日子。这天上午,17岁的孙贻荪像往常一样和二野军大的战友一起出操,部队领导却突然让他出列,战友们知道他可能不会返回学校了,马上请照相馆的师傅拍一张合影。等他匆忙赶到几十里外的西南军区大操场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站在了主席台上,警卫员赶紧领着他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我抬头一看,‘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大会’一排大字映入眼帘,顿时心潮澎湃……”孙贻荪这才知道自己被编入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纵队直属二团,开赴成渝铁路建设前线。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举行了通车典礼。孙贻荪当时被特批领到了“摄影记者证”,虽然是普通的“绿条条”,却是如此珍贵。他拿着相机,在主席台上拍下了这一幕幕值得铭记的历史画面。“现场有30万多人的方阵,从成都火车北站到人民北路,满满的一片全是人,西南民族学院的学生还表演了舞蹈,火车汽笛响起的时候,大家都高声鼓掌欢呼。”孙贻荪回忆说。

  年已耄耋的孙贻荪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修建成渝铁路的亲历者,他写作出版了多部纪实文学,为成渝铁路、成昆铁路等历史事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同时走上荧幕,担任多部专题记录片摄制和相关影视作品的历史顾问。

 孙贻荪向大家讲述修建成渝铁路那段难忘岁月。张若男 摄
孙贻荪向大家讲述修建成渝铁路那段难忘岁月。张若男 摄

  “跟随孙老的足迹参观‘北站记忆’展厅,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铁路建设者‘敢为人先、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筑路精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最美职工”、首届“成都工匠”、中铁八局员工倮伍克的子说道。

  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久远而动听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尤其是刚入职中铁八局的新员工们。大家纷纷表示,很庆幸能与孙老相识、交流,聆听那段珍贵时光里的故事。未来将牢记初心使命,继承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在新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

  “作为新一代的小铁人,要扎实基本功,有一天能接过前辈旗帜,不忘来时路,继续传承永远的‘开路先锋’精神,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为成都北站的建设贡献青春才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中铁八局新员工赵凌霄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