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朝天:做强特色产业 建设共富乡村
2024年08月15日 21: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 (张敏 杨青鹏)繁盛八月,万物勃发,作为广元市朝天区五大农业特色之一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为该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地菇农在采摘夏菇。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 供图
当地菇农在采摘夏菇。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 供图

  8月15日,走进李家镇卫星村曾家山夏菇实验基地的标准化种植大棚,温润的空气夹杂着浓浓的菇香迎面扑来,一层层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菌肉饱满、个头匀称的夏菇,菇农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摘、搬运、装箱。

  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共富乡村。2023年,李家镇依托卫星村海拔高、地势开阔、夏季凉爽等自然优势,招引广元草园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该村建设夏菇实验基地,修建食用菌种植大棚3万平方米、购置层架2万平方米、新建生产便道1.2公里,配套冷库一座,提升产业质效。同时,采取“公司+集体+农户”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经营模式,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组织劳务等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参与分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卫星村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1700米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23度左右,非常适合夏菇的生长。”广元草园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利赟说,今年,基地共栽培夏菇50余万袋,于4月份上架,5月份开始出菇,9月份即将采收完毕,鲜菇采收后,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销往成都、西安、重庆等地,预计全年可采收夏菇80万斤左右,产值约600万元。

  在家门口摇身成为产业工人,卫星村群众喻子军喜不自胜:“以前想挣个零花钱,就得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屋里娃儿老年人都无人照顾。现在好了,在基地上班,不仅照顾了家里,每个月还能按时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一举两得。”

  “目前,公司依托基地,共吸纳在家妇女、有劳动能力老人等周边群众5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月均收入2000—3000元不等。”张利赟介绍,后期,公司还计划建设菌种厂等配套设施,为当地群众提供香菇菌袋,带动他们发展夏菇种植,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盆周山区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始终把山地蔬菜(山珍)产业作为助推脱贫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按照“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融合,加快促进蔬菜(山珍)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山地蔬菜(山珍)经营主体150余家,建立灵芝、羊肚菌、猴头菇、竹荪、金耳等食用菌中高端产品标准化基地3000余亩,全区食用菌栽培1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