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乡风
2024年08月16日 19: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 (肖光荣 曾凯)“以前村民操办红白事,先通知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再请来歌舞乐队,摆上三五十桌,大操大办两三天。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近日,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龙村党支部书记谢健谈起村里红白理事会带来的文明乡风,由衷赞叹。

  近年来,石龙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切入点,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建设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宣传等措施,引导群众革除婚丧喜庆事宜中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理”出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新风尚。

  “彩礼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酒席要上百桌,礼钱多则要上千元……”谢健介绍,前几年,村民们最头疼的就是红白事的“攀比风”,有钱的图排场,没钱的要跟风,再加上一些繁文缛节,大家压力都不小,甚至还有借钱操办的,最后因为还债问题弄得关系紧张。不仅如此,酒席用过的一次性餐具、桌布等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自2018年3月以来,安富街道开展了“治陋习、树新风、美乡村”主题基层治理专项行动,石龙村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导、村老年协会负责实施的红白理事会,成员都是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村民小组长和新乡贤等,德高望重、崇尚节俭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也积极参与到红白理事会的建设中。

  建章立制是红白理事会真正“理事”的保障。石龙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先是初步拟定礼金数量、办红白事期限、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清单内容,再将内容发给各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决定。收集村民意见后,再将清单内容写进章程和村规民约,最终形成了《石龙村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和《石龙村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文明乡风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做表率,牢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准则。

  如今,石龙村在红白理事会的积极引导下,村民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好攀比、爱面子、铺张浪费的观念明显改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