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资阳乐至:升级+培育 厚植成长沃土
2024年08月17日 14: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7日电 (吴平华 唐文瑞)近日,四川省第七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发布,乐至22户企业上榜。目前,乐至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23年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姚阳 摄
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姚阳 摄

  “+22”的背后,是乐至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以下简称“智改数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厚植成长沃土的不懈努力。

  产业版图: 升级+培育

  高速喷气织机上下飞转,在哒哒声中“吐出”洁白柔软的棉布……在上榜企业之一的四川佳卓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国桑都”——乐至的传统纺织业有了新的织布“引擎”。

乐至工业园区。姚阳 摄
乐至工业园区。姚阳 摄

  近日,四川创科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锂电池产品即将“跨洋出海”到美国、英国等国家,助力乐至竞逐锂电池赛道。

  在四川乐至奋安新型高端铝合金型材西南基地,铲车、水泥罐车来回穿梭……乐至正为铝材产业“谋势”“落子”,打好“提前量”。

  翻看乐至的产业版图,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成为乐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

  近年来,乐至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以加速聚集优势产业、提质改造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成渝中部智能制造承载地。

  “今年7月,乐至签约引进了浙江权睿(乐至)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香港小蜜蜂(乐至)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汽车轻量化铝型材及3C电子铝型材项目。”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乐至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创新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蝶变密码:科技赋能“智改数转”

  今年,是四川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的开局之年。

  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乐至加快实施主体装备改造、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自动化物流等项目,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公司购置了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清梳联、粗细络联设备,配置全自动络筒、高速喷气织机工艺设备等智能化高档家纺生产线。”佳卓棉纺织总经理李东升告诉记者,通过更新设备、技术改造等措施,公司生产线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公司的纸张、油墨、耗材、装订以及成品都取得了绿色认证,从原材料选择到生产过程再到末端处理,实现全链条绿色化。”四川省科瑞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智勇说。

  “生产便携式电池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四川创科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友介绍,一块电池要通过电池挤压、电池跌落、精密型盐雾、过充放电测试机等测试才能投入使用。

  现如今,“智改数转”已成为推动企业由“制造”走向“智造”的蝶变密码,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乐至制造业降本增效。

  目前,佳卓棉纺织的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高近2倍,用工人数降低了50%以上,日产量约合10万米。

  “今年科瑞印务计划新增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力争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带动80余人就业。”唐智勇说。

  营商环境:厚植成长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近年来,乐至在财税、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方面组合发力,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

  “积极推动‘政采贷’信用融资优惠政策落地落实,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慢、贵’等问题。”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实现‘一窗进出、一次采集、一网通办、4小时办结’。”县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一揽子”事简化成“一件事”,大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创科慧从招商会面到运营投用,仅用了80天。”四川创科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友表示,之所以选择乐至,是因为乐至交通便捷,还有就是营商环境非常好。

  “6月份,在县人社局的协调下,一批博士后专家到我们公司‘寻脉开方’,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四川默森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忠表示,公司还签订了技术支持合作协议,这让我们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和动力。

  8月的帅乡已是收获的季节,各企业动能十足,继续踩足“油门”忙生产,迎接下一季的“丰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