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1日电 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正成·名城左岸小区,居民们对小区新建的文化长廊赞不绝口。文化长廊得益于小区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将小区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先进事迹等有机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展示形式,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有效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院委会、物业多方共同形成“组织互联、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党建联建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大家通过文化长廊,不但可以看到小区的活动信息,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小区的治理情况,小区很多信息我们都是在展示栏看到的。”名城左岸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走进名城左岸小区,一连串“更新之景”映入眼帘。利用多元共治方式“微改造”小区公共空间,刷新小区“颜值”,升级便民服务站、绘制停车场墙绘、改建幸福亭、新建游乐场、创建文化长廊、重修小区围墙、修缮喷水池等,一处处“精致小景”让小区焕发新活力。
“原来这里是一个废弃的杂物间,杂物堆砌如山,不仅影响小区卫生环境,也影响小区形象。”据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小区闲置空间,社区党组织开始征集居民意见并推动空间转型,协调业委会、院委会及物业进行党群e家改造。根据服务需求,划分了休息区、阅读区、议事区等区域,并对空间进行了功能拓展。从废弃杂物间到多功能服务站点,如今的党群e家已成为居民休息、阅读、议事交流的好去处。
近年来,该小区党支部充分征求居民建议意见,汇集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充分发挥单元长、楼栋长、微网实格长作用,挖掘治理骨干30人,建立“名+一个组织”“名+一张网”“名+一个空间”“名+一揽子个性化服务”“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小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治理联动机制;通过积极搭建线上居民沟通平台,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建立“严管家”微信服务群,提供精准服务;线下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方便居民就近反馈问题,截至目前,有效解决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60余个。
“思源社区名城左岸小区的案例是我们街道社区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红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道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持续提升社区治理能级,通过建立党支部+双委会+志愿者+物业+居民的五方共担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多元力量共商共议小区重大公共事项常态化,孵化培育小区(院落)院委会39个,探索成立院委会联合会,引导铁门社区启明花园等成熟院委会向业委会转型,推动名城左岸等15个小区申报2024年郫都区党建引领“五强五好”小区,探索创新小区治理新模式,在学府园小区成功引入“信托制”物业,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