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南充嘉陵:功能性水稻喜获丰收 科技创新拓宽致富路
2024年09月02日 20: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日电(张瑜 任诗韵)2日,在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张家坝村“川农大吉安特色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稻田里,收割机在金色的“海洋”中来回穿梭,将一簇簇饱满的功能性水稻吸入机器,机尾随即喷出绞碎的稻草,收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

川农大吉安特色水稻科研示范基地。宋昕 摄
川农大吉安特色水稻科研示范基地。宋昕 摄

  据了解,嘉陵区吉安镇积极发掘当地土地资源,主动对接四川农业大学,通过“高校+合作社+村委”模式,在张家坝村流转水田用于特色品种水稻的种植试验,实现了“技术+资金+管理”的深度协作。今年种植的功能型水稻面积约98亩,是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

  “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功能创新与应用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实施直播密植、无人机精准播撒、按需施肥、绿色生物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等绿色高产种植技术,确保了水稻的健康生长,富硒水稻与控糖水稻均获得了丰收。”南充市嘉陵区扶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刚说道,功能水稻因其丰富的保健功能和较高的市场价格,销路广阔。

“五点取样法”测产。宋昕 摄
“五点取样法”测产。宋昕 摄

  在收割现场,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员采用“五点取样”法,经过脱粒、去杂、称重、水分测定等标准化测产流程,最终测得该基地水稻品种的亩产折合干谷(13.5%水分)产量分别为控糖700公斤、富硒650公斤,相较于普通水稻亩产量提高了100公斤。本次示范全程采用标准化无人机直播新技术减少种植环节,每亩节约人工成本300元,以及全程采用绿色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新技术,大幅度提升水稻的商业价值。

川农大郑爱萍教授查看水稻长势。宋昕 摄
川农大郑爱萍教授查看水稻长势。宋昕 摄

  “控糖水稻是一种绿色健康、低血糖指数(GI)的新品种,富含抗性淀粉,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健身减肥人群食用。天然富硒水稻则以其绿色健康、无重金属残留、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康选择。”四川农业大学郑爱萍教授介绍说。

  近年来,吉安镇加强撂荒地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做好技术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此次绿色功能性水稻的丰收展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不仅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推动产业链发展,更进一步推动农业高效高质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