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7日电(吴平华)近年来,以某宝、某信钱包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我国不断推广普及,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财产安全隐患。近日,青羊法院就审结一起捡到智能手表后盗刷他人某宝的案件。
2023年9月6日,被告人杨某某在成都市青羊区某商场三楼按摩椅上捡拾被害人陈某某黑色智能手表一只。之后一个月,杨某某通过该智能手表绑定的某支付软件付款码扫码消费64次,盗刷金额合计2489.27元,其中1笔消费支出16.90元系信用卡付款,其余63笔消费支出均为某呗付款。2023年10月10日,陈某某收到某支付软件某呗账户还款通知,遂向派出所报案,同日陈某某解除其遗失手表绑定的某支付软件账户。10月31日,杨某某被民警挡获。杨某某归案后对被害人全部退赔,并归还手表,取得被害人的谅解。
青羊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应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鉴于杨某某主观恶性较小,且被告人杨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认罪行,有坦白情节,积极退赔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从宽处罚。故以犯盗窃罪单处被告人杨某某罚金人民币两千元。宣判后,检察院未抗诉,被告人未上诉,案件现已生效。
法官对此表示,“拾金不昧”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的明文要求,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坚守的行为准则。本案中被告人杨某某捡到他人智能手表后,不仅没有返还给失主或者交给公安机关,还私自使用失主的某宝账号,盗刷某呗、信用卡内的资金用于日常消费,导致失主损失扩大,最终因侵犯他人财产权利构成盗窃罪,受到法律制裁。法官在此提醒,拾得他人财物后应及时返还,切不可因一时的贪念而后悔终生。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特别是手机、智能手表等支付载体,以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