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丹巴:中药材成村民致富金“药”匙
2024年09月08日 18: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8日电(马瑞雄 降初泽郎)连日来,丹巴县丹东镇丹东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川贝母的采收,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大棚内忙碌的村民。降初泽郎 摄
大棚内忙碌的村民。降初泽郎 摄

  丹巴县历来就出产野生羌活、贝母、虫草、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且多数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当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引入专注于中药材培育种植的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丹东村建成了羌活、川贝母中药材种植基地。“2022年首次川贝母采收即取得了500公斤、100万元产值效益。如今,川贝母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多亩扩大至120多亩,预计2024年产量将突破一吨,产值将达到400余万元。”甘孜州佳源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菊莲称。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拓展,为丹巴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从最初每天20人,到如今平均每天40多人,仅劳务费就达到60多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基地每年能为地方提供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丹东村及周边二道桥等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每年要在基地务工100多天,每天工资100元。工作包括锄草、采收贝母与羌活,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自己学到了中药材种植技能。”丹东村村民株尔下称。

村民正在晾晒采收的中药材。降初泽郎 摄
村民正在晾晒采收的中药材。降初泽郎 摄

  石菊莲表示,企业除自身规模扩大外,还在当地推广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羌活、川贝母种植已走出丹东镇,在丹巴县范围内铺开,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涉及格宗镇格宗村、东谷镇永西村和拔冲村、巴旺乡水卡子村等地。

  近年来,丹巴县大力发展名优中药材种植,建成甘孜州最大的羌活繁育基地,育有羌活种子种苗260亩,年产羌活种苗500万株,贝母人工种植基地150亩,繁育大棚3万余平方米,藏灵芝示范基地50余亩,名优药材实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药”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