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8日电(马瑞雄 降初泽郎)连日来,丹巴县丹东镇丹东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川贝母的采收,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丹巴县历来就出产野生羌活、贝母、虫草、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且多数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当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引入专注于中药材培育种植的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丹东村建成了羌活、川贝母中药材种植基地。“2022年首次川贝母采收即取得了500公斤、100万元产值效益。如今,川贝母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多亩扩大至120多亩,预计2024年产量将突破一吨,产值将达到400余万元。”甘孜州佳源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菊莲称。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拓展,为丹巴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从最初每天20人,到如今平均每天40多人,仅劳务费就达到60多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基地每年能为地方提供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丹东村及周边二道桥等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每年要在基地务工100多天,每天工资100元。工作包括锄草、采收贝母与羌活,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自己学到了中药材种植技能。”丹东村村民株尔下称。

石菊莲表示,企业除自身规模扩大外,还在当地推广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羌活、川贝母种植已走出丹东镇,在丹巴县范围内铺开,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涉及格宗镇格宗村、东谷镇永西村和拔冲村、巴旺乡水卡子村等地。
近年来,丹巴县大力发展名优中药材种植,建成甘孜州最大的羌活繁育基地,育有羌活种子种苗260亩,年产羌活种苗500万株,贝母人工种植基地150亩,繁育大棚3万余平方米,藏灵芝示范基地50余亩,名优药材实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药”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