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0日电 拿什么去点亮和温暖青少年的心?对于这个问题,李振平有自己的答案:“让自己敢于奉献、敢于牺牲,让心成为烛光,你才能去温暖青少年的心。”这就是李振平坚持十年行走在关爱服务道路上的初心。
据了解,作为李振平关爱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负责人,李振平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绵阳市十佳志愿者、绵阳市扶贫先进个人、绵阳最美人物。

在绵阳市和游仙区两级关工委支持和指导下,2015年7月1日,作为一名校外义务辅导员,由李振平牵头组成的“五老”关爱工作室在涪江街道开元路中街社区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致力于关心和服务青少年群体,做红色精神传播者、学生义务辅导员和心理情绪的疏导员,常态化开展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凝聚志愿力量 潜心关爱育人
据了解,在李振平的带领下,工作室建立了雷锋志愿者“五老”宣传关爱工作团和青年关爱志愿服务团队,面向社区、学校、社会为小枧镇置信小学、龙门镇红色基因馆、科创园区中华坊、新皂镇小学、开元路中街九号、田心图书馆、遇仙村关爱基地、三台玉林小学青义镇小学关爱服务基地等提供关爱服务。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有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为主体的“五老”志愿者35人,以及5所在绵高校为主体的一线青年志愿者1500余人。在各级关工委的支持下,工作室与各党支部联合开展关爱活动,积极利用“童伴之家”“社区少年宫”“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资源,努力搭建公益型共育共享的校外学生关爱平台,不断探索关爱服务组织、学校志愿者和社区的通力协作,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志愿者、“五老”人员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每年常态化开展关爱志愿服务200余次。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工作室走进学校,与师生面对面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花儿向阳、童心向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以宣传宣讲党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用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鲜活的英烈故事,宣讲党的百年历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党的故事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宣讲品牌之一。同时,工作室还打造红色精神关爱第二课堂,聆听“五老”志愿者奋斗的故事,让青少年坚守初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活动开展以来,共宣讲180余场,受众学生达3万多人次。
开展科技教育 插上梦想翅膀
工作室在游仙区小枧镇置信小学建立“科技梦工厂”科技教育阵地,该阵地有效整合“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各种社会资源,切实开展科技教育和红色教育,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集教学、科普、传承、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少年科教场地。工作室每年在该地开展趣味科学实验课堂20多次,通过乐教乐学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青少年在自由和创新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体验趣味科学,探索科学奥妙。
加强心理疏导 呵护困境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农民工子女、两劳人员子女、吸毒人员子女在成长中的缺少正确的价值观、缺少正确学习习惯、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差等特点。工作室以“点亮童心的烛光”为宗旨,设计了《党的故事我来讲》《童心筑梦假期营》《童心筑梦科技营》《五防关爱行动》《墨韵书香筑传人》《童心说法大讲堂》六个关爱服务品牌。从多方位、多角度与青少年开展心贴心沟通、接地气交流,用心用情解决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心理困惑,也为青少年尤其是贫困家庭青少年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活动场所,努力营造困境青少年健康生活、学习的氛围。
李振平带领的团队,成为360度链接各类志愿者,开展关爱服务的爱心平台,也成为关爱服务的见证者、传播者、实践者,工作室也一路收获了“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四川省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工作先进单位”“绵阳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四川省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志愿者的道路就是奉献之路,志愿者的心始终守护着孩子的心”。李振平关爱工作室正担起时代使命,正用一次次关爱活动温暖无数青少年的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