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高县:沃野田畴展新卷 丰收节里话丰收
2024年09月23日 21: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3日电 (吴平华 罗景萍)近日的宜宾高州大地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茶桑叠翠、稻谷金黄,火红的高粱笑弯了腰,漫山遍野瓜果飘香,大小农机驰骋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喜悦。罗景萍 摄
丰收的喜悦。罗景萍 摄

  粮谷满仓 粮食丰收底气足

  当前,大面积秋收已近尾声,从高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县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9.92万亩,预计总产量27.52万吨,同比增长4.6%。

  走进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收割成熟水稻。

  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阳净 摄
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阳净 摄

  “今年,我们在园区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首次规模化种植水稻,最高亩产在740公斤,收成喜人。”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让种粮变得简单且高效,也让粮食丰收有了更多筹码,今年,全县水稻总产量预计超过11万吨。

  金黄稻谷颗粒归仓,全县的2万余亩酿酒专用高粱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在高县的庆岭镇、复兴镇、胜天镇等高粱核心种植区域,连片高粱,映红山野。从收割情况看,平均亩产在250公斤左右,各地通过与周边龙头酒企、粮食收储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将高粱纳入订单收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高县持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余亩,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茶桑叠翠 喜看绿叶变“金叶”

  “今年前四季总共喂了22张蚕,收入了7万多块钱,这一季还有十来天又能变钱了。”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蚕农周松看着满屋正在采食桑叶的蚕,充满了期待。

  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达到23万余亩。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科技兴蚕”为抓手,通过“共育支撑+技术推广”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

  目前,全县共有蚕技站17个、小蚕共育室386间、共育工厂32个,超过10万农村人口从事蚕桑生产。今年前四季蚕,全县累计发放蚕种19.66万张,产茧929.5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到5.4亿元,小蚕桑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在高县可久镇高岭村,连片茶山,层层叠叠。种茶大户罗洪正忙碌着指导工人使用轻便采茶机采摘秋茶。今年,依靠种茶卖茶已为他带来了9万余元的收入。

  高县种茶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商品茶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和中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之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0万余亩,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70亿元。

  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拿下今年全市茶叶外贸首单;“云州牌高县黄金芽”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殊荣;年初的全市早茶产销会活动,高县成功拿下4.6亿元销售订单。截至8月底,全县已累计产干茶2.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7亿元。“绿叶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硕果盈枝 产业兴旺日子甜

  丰收的喜悦不仅洋溢在稻香弥漫的田野间,更在硕果累累的枝头上。各大水果种植基地果香四溢,种植户们满怀喜悦迎来了丰收时节。

  走进高县来复镇新农村的高县千秋仙果家庭农场,饱满圆润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出浓郁果香,工人们摘果、运果,一派繁忙。

  “目前,基地种植了8个品种,近200亩的猕猴桃,今年气候适宜,又是一个丰收年!”基地负责人钟福英介绍,这些年通过网络电商渠道,猕猴桃早已走出了当地市场,销往了全国各地。

  胜天流米李、沙河柠檬、渔舟黄桃、太平沃柑、趱滩桂圆等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名片,通过订单销售、发展乡村采摘游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农村电商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高县特产跃上“云”端,出乡入城,缤纷瓜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