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 近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德昌县人民政府在麻栗镇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举办“粮安天下共建彝乡生态大米基地”活动。
活动现场开展了生态大米基地现场开镰收割观摩和生态大米品鉴活动,最终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测产达到亩产566.05公斤,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德昌高海拔地区种植,经现场大众品鉴口感更软糯香甜,成为本次活动的优胜品种。
据麻栗镇党委副书记吴少超介绍,这是2022年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据了解,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在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首次试验种植适宜高海拔种植的粳稻“螺髻香2号”品种。“我们采用绿色高端优质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减少稻谷中农残,提高稻谷的品质,让稻米的价格达到10元至20元/公斤,增加种粮收入。”分中心专家匡应龙介绍说。
“‘螺髻香2号’测产结果566.05公斤的亩产非常可喜,增强了高海拔地区旱地种水稻植农户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把该品种作为引种示范在全县适应范围推广,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和种植,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德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牟宗合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稻渔共生模式’,通过‘水稻+水产’模式,不断增加种粮的附加收入,让水稻单季亩产值达10000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