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江阳:盐源所需江阳所能 结对帮扶结硕果
2024年10月25日 11: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5日电 (张红)高标准苹果种植示范园提升果子产量和质量,苹果成为致富“金果”;绿色启航包装厂让盐源苹果从麻袋土货变成了特色产品,价格翻了几倍;农产品物流集散场地与电商平台、网红带货整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眼下行走在凉山盐源,随处可见泸州市江阳区和盐源县结对帮扶的生动实践。

盐源苹果丰收。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盐源苹果丰收。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6年至今,江阳区393名帮扶干部在盐源县克服万难,把产业、教育、医疗帮扶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的“牛鼻子”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坚持“盐源所需、江阳所能”,全方位为盐源县经济谋发展、人民谋幸福,为大凉山插上腾飞的翅膀。

  “盐源苹果”塑品牌,土货焕颜致富果

  如何让传统冰糖心苹果变致富“金果”?江阳区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培训管理技术,到创新自主包装,以及拓展销售市场,全方位重塑“盐源苹果”品牌。

  8月,盐源迎来了苹果丰收季,果园里果香四溢,果农们摘果、挑果、装果,一片繁忙景象。“江阳区援彝干部请来的专家技术真管用,果子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多卖了好几万元。”盐源县卫城镇打柴坡村村民谢平润家的20余亩苹果树经过改良,年年大丰收。

  既要增产还要增收,谈到这块工作,卫城镇古柏村村委会副主任邓明树体会最为深刻。“谁不夸自己家乡好,夸自家种的果子甜?当看到好果子变不成钱,烂在地里,心里就特别难过,恨不得把全村的人都赶出去跑销售。好在这些年江阳区结对帮扶干部帮了大忙,上年铺好销售路,当季果子采摘不久就买个精光,价钱还俏得高高的。”这些销售“背后的故事”邓明树很是清楚。

  “建圈强链”有助于传统产业强化升级,江阳区投资建设凉山州绿色启航包装项目,实现年生产苹果包装纸箱1500万件,填补了盐源苹果自主包装产业的空白,让麻袋土货变成了颇具卖相的特色产品。为了让产品变成商品,每年苹果还未上市,江阳区结对帮扶干部就在各种平台上帮忙“吆喝”,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和商博会等方式,让盐源苹果融入大市场,加粗拉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强筋健体”夯基础,共同富裕启新程

  基础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希望。2016年以来,江阳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9个,发展产业50余个,精心构筑富民产业基础,为盐源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江阳的平台就是盐源的平台。”江阳区加强对盐源县规上工业企业的培育指导,成功帮助盐源县孵化培育世宇混凝土等规上企业27家;牵线中国农科院,高标规划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盐源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苹果、核桃、花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增长,形成了“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户户有产业”的新格局;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成功引进优质工业项目34个,建成投运新能源项目17个,光伏、风力装机达到170万千瓦……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个个可喜的成绩,正是江阳八年帮扶工作成效最为直观、最为有力的生动写照。

  结对帮扶播下的是种子、激发的是能力,江阳区结对帮扶干部系统梳理多年援彝经验,着重找出发展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成事。江阳区援彝以来,盐源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9.74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7个,争取项目资金705.65亿元。

  脱贫攻坚“扶上马”,乡村振兴“送一程”。“十三五”帮扶项目完美收官,江阳区结对帮扶干部正在“十四五”画卷上接续奋斗。下一步,江阳区还将继续助力盐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江阳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联建等形式到盐源投资兴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携手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