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南部名医”邢文:扎根基层27载 只为群众健康
2024年11月09日 13: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9日电 (高林阳)“不求良相,誓成良医。”这是南充市南部县建兴中心卫生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邢文的从医座右铭。27年来,邢文始终坚守乡村医疗事业第一线,用高尚医德、精湛医技及满腔热情,在自身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职责与使命。

  今年50岁的邢文,是四川省赋能工程专家库成员、南充市康复专委会成员、南充市小针刀专委会成员、南部县康复质控专家组成员,荣获四川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标杆人才、“南部名医”等称号。他的从医故事,要从1974年说起。

  “我出生于贫寒家庭,看到本地村民受骨伤疾病的折磨,自己内心触动很大。”1974年,邢文出生于南部县建兴镇刘三坝村,那时南部乡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他目睹了身边村民深受骨病折磨,便暗自下定决心,立志要学一门医术救治群众。1997年,邢文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专业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南部县建兴镇,成为建兴中心卫生院医生,实现用自己所学服务乡村、服务群众的夙愿。

  “其实我那时候还称不上专家。”邢文谦虚地说,初到建兴中心卫生院,科室里不仅医生少,也缺乏经验,很多临床技术只能靠自己摸索。当时卫生院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水平又相对薄弱,邢文和同事遇到难度大的问题,只能要求患者转院。

邢文正在为患者治疗。 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

  27年间,邢文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他照顾没有儿女在身边的老年患者、给老年患者过生日、用工资为患者垫付住院费……在邢文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此,邢文说:“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亲人。”

  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邢文作为科室带头人,特别注重医德医风和医术,他全面致力推广运用中医正骨大法,处理四肢或躯干部位的骨折与脱位,运用中医小夹板固定骨折,采用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内服外敷,指导合理早期功能锻炼,大幅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发生,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

邢文正在为患者治疗。 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

  邢文是医生,也是老师。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中医传承,老师怎么传?弟子怎么承?邢文有他的坚持。

  参加工作以来,邢文把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积极带动本院医生、乡村医生、中医爱好者等10余名弟子,先后在国内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撰写专著1本。从理论到临床,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练成治疗思路,实现一次次新的飞跃。

  “有时苦思冥想的问题,老师一点拨就豁然开朗了。”受访当日,跟随邢文查房的年轻医生敬科这样说,望闻问切,主要靠的是悟性和经验,如果没有前辈的口传心授,光靠自己摸索是行不通的。

  在邢文的微信里,师徒问答与切磋是常态。“大家一起研讨,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和个人经验。”邢文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骨伤、骨病的症状与以往有差别,需要手法治疗更为精准。

  “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南部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邢文等南部名老中医的引领下,年轻一代的中医茁壮成长,形成“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势头,“中医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令人欣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