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4日电 (王鹏 朱煜喆)1月4日,高原气温降至零度以下,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下称康新高速)仍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近千人在9个隧道掌子面顶着高寒低温,挥汗如雨。
康新高速位于甘孜州康定市境内,由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投资、建设、施工。线路起于康定榆林,接G4218雅叶高速康定过境段,经折多山,止于新都桥镇东俄洛三村,总长78.5公里。这是四川省又一条建于雪域高原的“天路”,全线平均海拔3500米。

由中铁一局承建的康新高速公路康定隧道、贡布卡隧道、吉拉隧道隧址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域,隧道穿越5次地质断层,施工风险较大。施工过程中,每一米的围岩状况都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粉碎岩体一遇到水就变成了泥,导致无法正常施工。
中铁一局、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大变形、岩爆、水腐蚀、岩屑突涌等技术难题,创新性采用“高压旋喷+帷幕注浆”的施工方法,边破碎、边固化,为保障施工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与突泥相伴的还有大量涌水。贡布卡隧道最大日涌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且施工工点处于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康定市2级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自修复能力差,这给施工带来了更高要求。
2024年11月11日,贡布卡隧道施工中突发涌水险情,瞬间涌水量达到600立方米,尽管已经提前埋设了超过设计量1.2倍排水能力的排水管,仍然阻止不了涌水漫至洞外。为保证洞外水源保护区不受污染,项目加紧增设数条排水管道,并使用数十台罐车同时作业,将过量涌水引排转运至2公里外的排放点。在该隧道施工现场,这样的险情应对措施已成常态。

“我们不仅要通过不断革新技术手段进行不良地质处理,更要保护好这一方水土。”中铁一局康新高速公路TJ1-2标项目负责人杜利军说,项目部还对路基排水系统进行了综合设计,使之与周边水系及农业灌溉设施相协调,在实现路基排水的顺畅的同时,满足了沿线农田灌溉的需求。
在康新高速智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项目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将集采直供、集中加工、数据监控、集中配送等先进方式融为一体,涵盖四条自动化生产线(一条超前小导管自动化生产线、一条钢筋网片自动化生产线、一条激光一体化切割生产线、一条弯拱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数控加工装备与智能管理系统的配合,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生产目标。
据了解,中铁一局管段自进场施工以来,为当地藏族同胞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就业岗位。项目所在地的老榆林村党支部书记罗让志玛说,“乡村振兴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中铁一局解决了很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更为我们坚定了信心。”
康新高速建成后,康定至新都桥通行时间将缩短1个小时,届时将成为甘孜州乡村振兴的大通道、民族团结的大走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