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教育戒治,她用爱和温暖帮助戒毒人员重获新生;医疗康复,她与时间赛跑将病残戒毒人员从死亡边缘拉回;帮扶路上,她以实际行动为驻村村民办实事、做好事……正是无数朵像刘蕊、杨梅、程文君一样的“戒毒警花”,汇聚成四川戒毒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坚定力量。
她用爱点亮戒毒人员回归路
刘蕊是省女子强戒所二大队大队长,扎根基层一线十余年,她用爱和温暖帮助数百名戒毒人员重获新生。
2020年10月,戒毒人员阿林(化名)因吸毒被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刚来的时候整个人比较‘刺儿’,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别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的态度和语气也很冲,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口角。”阿林的态度让刘蕊很是担心,刘蕊便经常找她谈心。
一开始,阿林对谈话的内容也不怎么回应,连续交流十几次之后,阿林的心门逐渐打开。在一次深度谈话中,刘蕊了解到,阿林有一双儿女,离婚后对孩子关心不够。刘蕊发现对儿女的愧疚是阿林的心结,找到症结所在后刘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并答应帮助阿林寻找孩子的下落。

但阿林记忆混乱,只记得离婚后,孩子被送去了亲戚家,其他信息都很模糊。为了获取更多线索,刘蕊与同事们辗转于阿林曾经的邻居、朋友之间反复问询。两周后,在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的帮助下,终于在一家儿童福利院找到了阿林的儿女。
刘蕊和同事立刻前往福利院看望孩子,并将孩子的近况告知阿林,阿林泣不成声,表示一定努力戒治,争取早日出去接孩子们回家。在刘蕊帮助下,阿林开始积极参与戒治活动,最终成功戒治。
她从死亡边缘拉回重症戒毒人员
“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九大队戒毒人员彭某某出现呕吐后晕倒,请求支援。”2024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省新华强戒所内,正在值班的十一大队(戒毒医疗中心)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杨梅接到对讲机的紧急呼叫。
2分钟后,彭某某被转运到戒毒医疗中心急救,出现昏迷、呼之不应的紧急情况。杨梅初步判断彭某某疑似消化道出血,需要补液等急救。“该戒毒人员年龄偏大且吸食毒品多年,基础疾病复杂,血管弹性特别差,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根能用的血管打点滴,这给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杨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很快穿刺成功,建立起静脉通道。
随后,杨梅有条不紊地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抢救,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呕吐物……经过黄金急救4分钟,彭某某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随后,杨梅带领医疗团队将彭某某安全转送到属地医院。“还好你们前期处置及时,用药准确,为患者争取了紧急救治的宝贵时间,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事后,医生对杨梅竖起了大拇指。
像这样开展紧急处置,让突发疾病的戒毒人员转危为安的情况,杨梅已记不清发生了多少次。近年来,杨梅带领戒毒医疗团队针对长期吸毒成瘾的戒毒人员健康状况差、基础疾病较多,以及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期间表现的特殊生理症状等情况,发挥中医药优势破解戒治难题,促进“中医药+戒毒”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戒毒医疗工作质效。
“实际工作告诉我们,中医药在戒毒医疗方面具有多靶点、整体治疗、脱毒康复等多重优势。”杨梅介绍,省新华强戒所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形成了多种“中医药+戒毒”模式,大力运用针灸、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医疗技术,积极探索中医药促进康复治疗的新路径,有效提升戒毒人员的身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我们针对不同体质戒毒人员情况,采用相应的中医干预调理,具有简便安全、容易操作的特点,有利于促进戒毒人员恢复健康。”杨梅带领戒毒医疗团队积极完成《戒毒人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药物滥用所致相关疾病中医藏象学病因病机特点及分析》等3项课题研究,推动省新华强戒所建成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擦亮“中医药+戒毒”品牌。
她是尖山村的第1603个村民
3月5日一早,省成都第二强戒所民警程文君正奔波在广安的山路上,为迎接第114个“三八”妇女节开展“巾帼送法”活动。自去年七月底担任广安市广安区大安镇尖山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程文君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走在下乡进村的山路上。“我是尖山村的第1603个村民。”
刚到尖山村,程文君就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忙起了入户走访调查,得知原本在广东务工的村民张明(化名)因做手术后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其妻是肢体二级残疾,幼子又摔断手臂正休学在家。如何帮助这个家庭度过眼前的困难?程文君主动担任了张明一家的帮扶责任人,她一方面,积极联系镇政府为张家实施危房改造,为其申请低保,另一方面,开展“以购代扶”,通过借助区农业农村局为困难户开通的统一售卖渠道等方式,帮助张明家出售鸡、鸭、鹅等家禽,累计创收3000多元。同时,戒毒所的领导、同事也积极为孩子捐赠生活、学习用品,并将其纳入“育苗”计划长期帮扶。
“政府和驻村干部对我们一家太好了,帮忙修了新房子又送来这么多东西,娃儿也受到你们的关心,太谢谢了!”今年春节期间,住进新房的张明一家对程文君表达了由衷地感谢。
程文君和驻村队员们还积极联络区农业农村局,为尖山村的村级道路进行亮化。80多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脚下的村路,也丰富了村民的夜生活,如今,村民们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聚在村“两委”门前的小广场上观看坝坝电影,乡村的夜晚变得热闹起来。程文君还自费为村里的老人购置拐杖、围巾等生活物资,又联系某鞋厂为村民捐赠100双棉鞋。寒暑假期间,她还利用党员活动室在村里开起了“托管班”,带着孩子们读书、做手工,很快就成了孩子们喜爱的“程妈妈”“程嬢嬢”。
程文君还十分关心返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她调研返乡大学生综合情况及回乡意愿,“点对点”和他们沟通谈心。“去年8月,我得知刚从湖北毕业回乡的大学生小顾还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就主动把他发展成了我们的村级事务助理员,已经入党的大学生小王也有意向参加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的人才库正在慢慢壮大。”程文君说。
繁忙而充实的驻村工作之余,程文君还不忘戒毒民警的本职工作,在开学季、国际禁毒日、“宪法宣传周”等节点,就进入中小学校开展禁毒宣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每次站上讲台,听见孩子们高兴地喊‘程妈妈来了’,我心里就特别亲切。”程文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