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高县:以工代赈促增收 项目建设惠民生
2025年03月27日 11: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7日电(吴平华 罗景萍 陶坤)26日,在四川高县沙河镇二七村麻跳路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设备轰鸣,10余名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施工队正挥舞着铁锹、铁镐对原有路面进行挖掘清理、沙石摊铺和路基堡坎堆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罗景萍 摄

  据悉,该项目是沙河镇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以工代赈项目之一,总投资440万元,整治路段总长4.1公里,通过将原4.5米的路面拓宽至6.5米,同时对破损路面进行重新硬化、修建边沟、安装防护栏等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整体项目计划在8月完工投用,将有效解决沿线大里村、二七村、麻柳村、三八村4个村上千户农户的交通出行以及农副产品运输问题,激发沿线特色果蔬产业向外活力。

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罗景萍 摄

  “这条路打好以后,大家出行可就方便多了。”说起该项以工代赈项目,家住沙河镇二七村的村民胡礼香满心喜悦。她说,这条公路一直是村里的交通要道,这些年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进出车辆也多了起来,大家都希望能将道路进行拓宽修整方便出行。当得知村里以工代赈项目启动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天有120块钱的工资收入,钱也挣了,家也顾了,还不耽误种地,看到村里越变越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在该项以工代赈项目中,像胡礼香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的群众大约有14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为易地搬迁、脱贫户群体,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46.21万元,人均就业收入超1万元。据了解,以工代赈不同于直接赈济,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采取“培训+上岗”模式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参与当地工程建设,并发放劳务报酬的一种帮扶政策,不仅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增收的机会,还能通过项目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近年来,沙河镇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将惠农政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谋划、储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个,投资总额超1200万元,吸纳务工群众770余人,发放劳动报酬347.82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持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运用以工代赈方式,扩展农村就业空间,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确保以工代赈‘赈’出实效。”沙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