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通威农发首届大客户/高管见面会召开
2025年03月28日 17: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8日电  以“万户共成长·有你有我”为主题的2025通威农发“好产品年”启动会暨大客户/高管见面会27日在成都举行。

2025通威农发“好产品年”启动会暨大客户/高管见面会27日在成都举行。 通威集团供图

  通威以客户为核心,走过了43年的稳健发展,如今,水产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通威农发召开首届大客户/高管见面会,不仅是为了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参会嘉宾与通威农发各板块负责人深入互动,了解本质需求、解决痛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携手共进和跨越发展奠定基础。此次大会与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同期举行,也为客户提供了与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多方同心同行,共谋发展。

  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发总经理、通威农发党支部书记张璐对合作伙伴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张璐表示,这场盛会意义非凡,它不仅承载着大家对渔业未来发展的共同憧憬,也彰显了通威农发与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决心。

  多年来,通威农发秉持着对渔业事业的热忱和执着,在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通威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高效的服务营销团队日夜钻研,致力于为渔业养殖提供更高效、更科学的解决方案,帮助数以万计的养殖户成长壮大。在合作过程中,通威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技术和资源支持,帮助大家把握市场脉搏,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未来,通威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渔业养殖带来更多前沿的技术成果,让养殖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同时,通威也将进一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助力每一位客户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共同书写渔业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张璐宣布“通威万户俱乐部”正式成立。近年来,水产料进入存降量时代,在饲料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通威全面审视企业发展历程,深度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认为“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通威将以质量为根、用户为本,汇聚优势、共谋发展。

  在产品方面,通威坚定质量方针、做好产品质量,不断夯实通威核心竞争力,主要区域和品种的优秀产品效果均实现了行业的领先。同时,通威自研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通威可以更客观和深入的发现问题,不断对标提升、不断强化产品质量。在营销方面,通威用产品质量建立起与用户更深刻的联系,也是行业唯一将蛋白消化率标到包装上的企业,敢标真含量、敢泡料、敢承诺、敢比赛、敢接受社会监督。

  面对如今客户产品缺少创新、服务不精准、养殖成本高,养殖工人年龄老化,生产效率低、融资困难,贷款门槛高等痛点,通威成立“万户俱乐部”,从产品和服务、融资方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高管直连五个方面提供提成长保障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通威自1994年提出“质量方针”以来,就以之规范全员意识和行为,通威也成为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资质认证的饲料企业。2006年,通威首次提出“万户共成长”计划,至今已有19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通威不断推敲、反复起稿,确定了能与客户相得益彰的合作方式,进一步确定了“质量方针”,要求准确识别客户本质需求,始终以养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全过程。以“质量方针”为引领,通威不懈苦练内功,全面完成标准化一阶段的打造,重塑生产现场的管理,实现干净、整洁、无粉尘,并进一步开启有效可控的自动化生产。

  刘汉元主席表示,在市场条件下,唯有使客户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领先水平、持续不断发展,才能收获客户认可。通威也将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增效降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有效的生产管控、稳定的工艺、优质的产品匹配极致的服务,与优秀的客户结伴同行。

  在“功勋共筑”表彰环节,通威邀请出15位与通威合作最长达35年的老用户,有的领奖人专程从大洋彼岸越海前来,只为赴一场老友盛宴。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仅实现了养殖规模大幅增长,还成为水产养殖业的先锋人物、科研精英,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亲自登台,为他们颁发奖状和奖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