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5日电 (高于茹)在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工服)清远工厂,“空姐”是工友给龙门吊司机杜兰艳起的昵称。和飞机上的空姐不同的是,身高1.55米的她需要“驯服”200吨起重的龙门吊,将偏差控制到厘米级完成吊装任务。但要在高空做好这个堪比“绣花”的功夫,却并不容易。
每日7时,杜兰艳便提着水杯,沿着钢梯来到自己位于近20米高空的“专属办公室”。在约两平方米的驾驶室内,她进行设备点检后,手握操纵杆,控制吊钩吊运盾构部件,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些部件轻则几百斤,重则上百吨,不能有一丝马虎。”杜兰艳解释道,自己拨动操纵杆的力度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吊装的重物在某个方向产生偏离,可能让重物撞击到其他部件甚至掉到地面,后果不堪设想。
工作量多或遇到对精准度要求高的吊装任务时,杜兰艳的手就像“长”在操纵杆上。夏日的驾驶室变成“桑拿房”,但她端坐如故,聚精会神,不断重复着手部动作……
由于上下不便,杜兰艳为了不耽误工作,严格控制自己的喝水量,以减少上厕所次数。但有时候忙起来,她常常滴水不进,下班后再补充水分。
“往下一点!”接到地面上司索工的指令后,杜兰艳开始精调吊钩位置,很快将盾体对准螺丝孔并拼装好。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却是杜兰艳和司索工的两年磨合。
由于身处高空的封闭空间,杜兰艳视野受限,司索工就是她的另一双眼睛。两人的初次合作是吊装台车。彼时台车位置不正,需要不断调整。但由于双方没有配合好,台车陡然下滑,虽然最终化险为夷,但两人都吓得不轻。“他怪我没有‘走’好,我怪他没有指挥好。”谈及这段经历,杜兰艳忍俊不禁。
“现在我能通过他的语气变化判断拨动操纵杆的力度,耳朵要竖起来听。”在和司索工的长期沟通交流与配合中,杜兰艳仿佛练就了一项“闻声出招”的“绝技”。
今年36岁的杜兰艳出生在陕西汉中的农村家庭。刚入行时,因为龙门吊司机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为了尽快拿下证,她一有空就学习和刷题,熟悉机械构造、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理论知识后,她终于进入实操阶段。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杜兰艳用自己的“悟”,去弥合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复盘、观察、请教,她逐渐掌握了各类要领,成长为一名“老司机”。长期在高空作业,杜兰艳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养成浅睡眠的习惯。
但在驾驶室之外,她的梦想却一路生花。从业8年,她吊装成吨大型配件近3万件次,参与组装的盾构机服务于多个重要项目。
“开得越久,胆子越小。”工作多年,杜兰艳并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松懈,反而更生敬畏之心,“越是熟悉越要谨慎稳当,毕竟一出事就是大事!”
因为敬畏,所以精进。为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杜兰艳在下班时间仍然坚持学习,还利用一些AI工具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去年,她考取高级工证书,也从中铁工服获得了相关津贴。
便利的交通成就了千家万户的美好出行,缩短了无数个“我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这些离不开杜兰艳稳稳操作的门吊,以及门吊上承载的这一家人共同的期待和稳稳的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