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1日电 (杨秋韵)近年来,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依托新时代实践中心,创新推行“积分超市”治理模式,通过量化村民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行为,构建激励回馈机制,实现了环境治理从“干部主导”到“全民参与”、从“短期突击”到“长效管理”的转变,以小积分撬动了城乡环境治理大格局。
创新机制,点燃村民参与热情。斯跃武村“积分超市”以“行为量化”为核心,建立起覆盖全面、操作便捷的积分管理机制。在积分获取上,村民参与房前屋后清扫、庭院舍内整理、河道沟渠清理、公共区域维护等环境治理工作,以及志愿服务、村民大会、义务劳动等基层治理事务,均可获得相应积分。例如,参与志愿服务1次积1分,参与集体环境整治1次积2分,让积分像“工资”一样获取。在积分使用上,超市货架上的撮箕、扫把、毛巾、洗洁精、开水瓶等30余种商品均明码标“分”,积分可直接兑换生活物资,如5积分可兑换1张毛巾,15积分可兑换1瓶洗洁精,让积分像“现金”一样好用。在积分管理上,安排专人负责考核考勤、积分登记和奖品兑换,建档立册并及时公开兑换情况,同时发布“城乡治理排行榜”,让积分管理像“银行”一样透明。这一机制将“举手之劳”转化为实际收益,使得村路边垃圾有人捡、庭院绿植有人修,环境整治参与率从35%大幅提升至82%。
双轮驱动,同步提升环境与文明。斯跃武村将积分表打造成“环境治理+文明乡风”的双引擎,助推乡村振兴。在环境治理方面,以积分考核推动“三包责任制”,建立“周检查+月评比”监督机制,工作组(队)、村干部每周入户评分并适时公示“红黑榜”,实现了环境治理日常化、垃圾清运制度化,6大治理区域保持干净整洁常态化,达到“一眼净、常态净”。在文明建设方面,设置“善治积分”,对敬老爱亲、红白事简办、参与文明实践等行为给予额外嘉奖,积分高者不仅能兑换商品,还可优先参选“四好家庭”“最美庭院”。如今,村民主动调解邻里纠纷、义务维护公共设施成为新风尚,乡风实现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引领”的蜕变,全村红白事平均节省开支30%,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村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此外,村里还将“人人志愿?美化家园”志愿服务纳入破解环境顽症的重要举措,形成“以网格联动志愿、以志愿回应治理”的良性循环。
多元协同,构建长效治理生态圈。为保障“积分超市”持续运转,斯跃武村创新三方协作模式,搭建“党建+资源+信用”三张网,形成自给自足的乡村治理生态圈。在党建引领方面,由村党支部牵头,将积分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设立超市管理委员会,组建由党员、村民代表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评分公平、兑换透明。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财政补一点、村集体贴一点、帮村部门支持一点”的模式筹集物资,加强设施配套升级,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长效治理奠定基础。在长效管理方面,建立积分终身累积制度,逐年累计的分值作为信用评级依据。2025年以来,积分超市已开展兑换活动5场次,兑换商品87件,惠及80%以上农户。
如今的斯跃武村,捡垃圾能得分、帮邻居能加分,积分可到“积分超市”兑换米、油等生活物资。这一模式让村庄环境愈发整洁,村民人心更齐,将政府推动的“大事”融入村民日常“小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以超市柜台为支点,撑起了城乡环境治理的大棋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