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珙县:帮办代办“零距离” 便民服务“暖人心”
2025年07月23日 13: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3日电(吴平华 李柯)为破解群众办事“距离远、来回跑”难题,近年来,珙县珙泉镇聚焦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的“1+17”服务体系,实行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制度,探索“受理、核实、告知、办理、反馈”的“五步工作法”,推行“一站式”高效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珙泉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员为群众办理养老保险业务。李柯 摄

  走进宽敞明亮、环境整洁的珙泉镇便民服务中心,信息查询、综合服务、办事休息等“五大功能区”分布合理,统一配备休息沙发、报刊架、饮水机、充电器等硬件设施,智能化终端设备方便群众自助办理业务,民政、人社、卫健、农业等5大综合窗口11名业务工作人员承接255项服务事项。珙泉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理念,不断探索便民服务举措,精简优化办事流程,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套流程管服务、一个窗口全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贴心、温馨的便民服务。

  “我眼花了看不太清楚,工作人员一遍遍的耐心帮助我,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前来办理业务的王大哥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来办理业务太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非常满意。”刚办完业务的汪大姐激动地说。

  近日,珙泉镇德袜村帮办代办员彭敏来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递上帮村民办理事项的各类材料,高远华申请办理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周仲乾申报公益性岗位资料填写完善后已录入系统……工作人员李鸿笑脸相迎,她到窗口工作已有半年多,是彭敏的老熟人。说起跟镇便民服务中心打交道,彭敏深有感慨,“以前帮群众办理一些事项镇上办不了,需要到县上才能办理。现在好了,镇村两级实行联动‘帮办代办’服务,村上把流程走完以后,镇上定期将相关资料汇总后送到县上进行审批,群众也不再来回跑了,办事效率也高了。”

  为有效解决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不熟悉办事流程的群众,珙泉镇依托1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明确9类76项代办服务事项,组建一支由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140余名帮办代办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办事群众多次往返跑的难题,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帮办代办不是简单的填信息、帮跑腿。“真的是太感谢您们,为我们家的事情忙前忙后,帮了我们一个大忙。”珙泉镇官沱村村民杨某说起村上的帮办代办员连连夸赞道。今年6月,官沱村帮办代办员杨芳在低保入户核查时发现,村民杨某的儿子因突发疾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珙泉镇立即启动急难性临时救助程序,将审批程序压缩到1个工作日完成,发放救助金3780元。同时,立即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困难家庭关爱帮扶基金事前救助,开通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只用了2个工作日走完了原本需要22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发放救助金1万元,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为群众‘帮办代办’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民政、社保、就业、医保等方面,每一个事项都是群众的身边事,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珙泉镇文聚社区帮办代办员文静介绍,社区9名干部变身“帮办代办”员,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清单化、菜单式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现在村便民服务代办站‘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而且还主动送服务上门,我们现在办事方便多了。”刚在鱼竹村便民服务代办站现场填写完成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村民熊大哥满面笑容,有感而发。“熊大哥提出的申请,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跟踪办结,把宅基地批准资料交到他手里后,才算完成帮办代办。”鱼竹村帮办代办员唐正治说,给群众办事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忙是忙了点,但我觉得值得。

  珙县珙泉镇推行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制度,明确困难救助、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331项办理服务事项,将办理“小窗口”延伸至村民“家门口”,实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转变,先后为群众帮办代办各类事项2万余件,探索出一条以公共服务改善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