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1日电 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更是身披制服的执法者。
转岗不转志的她:以心为尺丈量政务服务温度
30日,颂吉初指着笔记本说:“营销是‘软交情’,专卖是‘硬规矩’,规矩得先刻进心里。”笔记本是本“魔法书”,十年营销经验如丝线般织入专卖新角色。

2021年9月,甘孜州烟草专卖局启动内部管理优化,一场关于“人财物”资源整合再造的优化提升正式开始了。从客户经理转岗稽查员时,她用“笨功夫”啃下专业硬骨头,2个日记本中全是她记录的专卖法条、标准化专卖术语、系统操作流程等业务内容,她把积累了多年的营销经验进行融会贯通,迅速完成角色蜕变。
炉霍县仁达乡那位申请办证的老乡至今记得,当他因政策限制情绪激动时,颂吉初递来的不是冰冷的文件,而是一杯酥油茶。“阿叔,别着急,政策为啥不让办,我给你画张图看”,她在纸上画出学校周边禁售区,又列出清晰的办证流程,直到老乡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政务服务关系着民心和民生,如果没有落实到群众心坎上,有可能影响民族团结。”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今,这位能流畅切换藏汉双语的“多面手”,让政务服务像高原阳光一样照进群众心坎。
刚柔并济的她:铁骨柔情共筑“石榴籽”同心防线
冬冬的执法记录仪里藏着高原的风——2019年寒冬,某特殊经营场所外,她被围堵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却依然坚守阵地,一遍遍重复:“执法证件在这里,今天必须查”。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冬冬说起不为人知的故事——办理此起案件时,她遭到了当事人家属的辱骂和威胁,但她态度坚决地说:“我脱下藏袍穿制服,就不能让这身衣服沾灰”。从事专卖工作以来,经历了多次阻碍执法的事件,但她没有退缩和让步,而是与违法分子“硬刚”到底。
对待违法人员,冬冬的态度是坚决的;对待身边同事和家人,她的态度又是柔情的。同事没房住,她让出卧室;新人怕生,她带着走市场;深夜加班的外卖盒上,总贴着“热乎吃,别凉了”的便签。“单位就是家庭,工作就是家事,同事就是家人”。冬冬二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一直笃定这份信念。
“十四五”以来,冬冬和同事们默契配合,既有“以老带新”的传承,又有“以新帮老”的谦逊,他们紧盯专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革新思维方式,成功开发了“云审”等系列小工具,侦破甘孜州首起百万元假烟网络案件,对周边地区的震慑作用极大增强。
默默奉献的她:老党员的“高原螺丝钉”哲学
敦红英是稻城县局(分公司)最年长的职工,她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一家六口分居四地的牵挂。2021年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家乡时,她只说了一句“单位需要我”,这句对丈夫说的话,成了她48岁人生的注脚。

作为一名党龄20年的老党员、工龄19年的老员工以及15年的老专卖,她严格自我要求,说得少干得多,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更高质量。她负责管理甘孜南路五县758户零售客户行政许可工作,每次接到客户来电,她便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温柔地给对方答复;她发现村民进城办证要颠簸一整天,便与同事琢磨出“网上申请、在线受理、实时审批、快递寄送”的线上许可证办理模式;当92%的“一网通办率”累计缩短群众500小时、2万公里的奔波,她在笔记本上写到:让群众少跑路,就是给高原省马力。
2023年,多某办完案件滞留办公室,她用藏语问明缘由,得知多某家距离城区有90多公里,但案件办理完已是下午4点,没有返回的客运车辆,家境较为困难,正在发愁怎么回家。于是,敦红英向多某塞去住宿费,解决了多某燃眉之急,住宿费虽少,但比书本里的法典条文更暖人心。
“学习像爬雪山,慢一点,但不能停。”如今,她的办公桌成了“流动课堂”,窗棂透进的阳光里,年轻人围坐聆听,从她经手的卷宗中学习“找茬”的智慧与经验。
格桑花开满高原时
在甘孜烟草56名基层执法者中,还有脱下军装奔赴“生命禁区”石渠县的阿合阿呷;三年未休高寒假、跑出2.4万公里的土登曲扎……他们是格桑花,在冻土上绽放坚韧;是酥油茶,用温度融化隔阂;是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抵御风雪。正如冬冬笔记本上的那句话:我们守的不只是市场,是高原上的万家灯火。他们用“缺氧不缺精神”的韧性,把“四川西大门”的防线筑成雪域丰碑。这支可亲、可爱、可赞、可颂的高原烟草专卖铁军,正日复一日用服务手册编织民族团结的经纬,让“法”的刚与“情”的柔,在雪山深处谱成永恒的赞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