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多彩“第一课”点亮“开学季”
2025年09月03日 13: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吴平华 刘薪 杨均梅)1日,宜宾叙州区各中小学迎来新学期。以讲述廉洁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等为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意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叙州区育才路小学校开学典礼。韦秋莎摄

  走进叙州区育才路小学校,红旗飘扬,丹桂飘香。以“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秋期开学典礼庄严而热烈,为新学期注入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磅礴的奋进力量。

  开学典礼在红旗舞表演《红星闪闪放光芒》中拉开帷幕,一面面红旗随着激昂的旋律舞动翻飞,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最纯真、最炽热的爱。

抗美援朝老战士徐绍明现场讲述。徐诗琪摄

  叙州区育才路小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吴钇涵说道:“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为我们换取的,我们作为少年应该不负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也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在随后开展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带领同学们学习爱国知识、抗战历史,回顾寒假生活,帮助学生们迅速回归状态。同学们积极表达、参与答题,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四年级七班的学生单熙涵说:“山河曾浴血,吾辈当图强,今天开学第一课,抗战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新学期我要认真学历史,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还要多读书,勤锻炼,争取成为有担当的好少年,为祖国添力。”

  “今天(举行)开学典礼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新学年认真践行“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年度,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围绕“爱国”主题展开,后续还会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这一主题教育。”叙州区育才路小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唐晓琴说。

  当日上午,在叙府实验小学,一场由学生和学生家长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廉洁故事会正在精彩上演。讲台上,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以古今廉洁故事和各自行业中的廉洁案例为故事话本,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着廉洁的小故事。讲台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今天很荣幸应学校邀请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廉洁课。通过分享,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深感责任重大。种廉于幼小心灵,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三观,希望孩子们明白,廉洁是立身之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坚守原则。”叙府实验小学学生家长罗太林深有感触,“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廉洁防线的再一次强化。愿孩子们都能成为正直廉洁的人。”

  叙府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王瀚丞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分享了公孙仪拒不收鱼的故事,他的举动特别了不起。他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是心中装着国家法律。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从此以后,我也要像公孙仪不贪鱼一样不贪小便宜。不管是什么情况,我都会坚守原则,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东西,做一个正直、有底线的人。”

  近年来,叙府实验小学持续将“清风润校·丹心种廉”廉洁教育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必修课”,以课程浸润、文化熏陶、家校协同等方式,构建“崇廉尚洁”育人生态。通过廉洁教育让学生从小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树立敬廉崇洁的理想信念,养成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好习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陆小平表示:“今年我们学校结合2025年秋期开学第一课,开展以‘清风润校·丹心种廉’为主题的廉洁教育活动,通过诵廉诗、讲廉事、签廉诺等形式,筑牢师生以及家庭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体系。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掘廉洁教育内容,丰富廉洁教育形式,开发廉洁教育资源,让师生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而叙州区蕨溪学校蕨溪初中校区的“开学第一课”格外特别——94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徐绍明受邀而来,以亲身经历为全校师生翻开红色篇章,让滚烫的家国情怀与英雄故事,成为新学年最珍贵的“开学礼物”。

  在“开学第一课”上,徐绍明身着旧军装,胸前勋章闪耀,向蕨溪初中师生讲述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亲身经历,整场讲述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战场,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身影在眼前愈发清晰,崇敬与感动在每个人心底悄然升腾。

  此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更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他们心底。

  叙州区蕨溪学校蕨溪初中校区教师文宇婷表示:“徐老的讲述让历史课本更加鲜活、立体,这堂课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更有力量,这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