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8日电 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四川旅游学院主办的“天府和宴 味聚中华——美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文化活动7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成功举行。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陈武,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川,以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部分专家等出席活动。
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天府”为空间基底,以“和”为精神内核,以“味”为表达媒介,展现山河馈赠之“鲜”,演绎民族情感之“醇”,通过美食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在“前韵·共启”“主章·交融”“尾声·同心”三个章节中,通过专家讲解、菜品制作、嘉宾品鉴等方式,展示了《五色五味齐和鸣》《花开富贵国昌盛》《江源同炉聚福锅》《九州珍馔汇同心》等10余道创意菜品,让在场观众完成了一场从舌尖到心尖的文化旅程。
这些菜品不仅讲究色、香、味、形、器,更注重挖掘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内涵。《山海相逢酿蚝情》取材于大文豪苏轼贬谪海南期间与黎族先民的交往典故,《情深茶香友谊道》灵感源于茶马古道沿线地域风味的融合、文化的互鉴,《赤心同结八珍包》讲述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各族人民与红军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情……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各民族“三交”佳话。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吼堂”“弦胡”“羌笛”“月琴”等非遗项目的展示,以及民俗体育体验、民族非遗美食品鉴、洛带客家舞龙表演等,生动展现了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当《爱我中华》的音乐响起,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青年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高唱“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时,周围观看的市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纷纷驻足、自发地加入,一场快闪歌舞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成都市民张女士难掩惊喜与感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既让我们品味了美味,更读懂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内涵。没想到每一道菜背后,都藏着这么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些藏在美食里的文化故事。”
四川大学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首席专家李锦表示,活动创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形式载体,将抽象的各民族“三交”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美食文化体验,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
知名美食文化学者、活动主持人刘仪伟认为,活动以“和”为核心,既实现了美食形式上和谐共生,更达成了文化的和融共通,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融入菜品设计与呈现,是对川菜文化的创新传承,也为美食活动如何承载和传承中华文化内涵树立了优秀范例。(完)
巴蜀地区自古便是多民族交汇的“民族走廊”,被誉为“百菜百味”的川菜,正是历史上各民族在此地相融共生的生动体现。此次活动,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通过美食这一载体,以文化为纽带,搭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有形有感有效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样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