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成都加快制定碳中和公益行动方案
2021年12月02日 11:27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成都陆续推出多个低碳消费场景,公众获取碳积分的场景逐步丰富。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成都世纪新能源有限公司、国能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入围。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强化名录更新、数据质量、配额分配、清缴履约等重点环节监管,确保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和企业按时清缴履约率“双提高”。

  据了解,以加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为契机,成都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成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昨日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都结合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在国内首创提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路径的碳普惠建设思路。经过一年多建设,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影响力和深入推进的软硬件基础。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碳惠天府”实施以来,已上线燃油车自愿停驶、新能源车使用、共享单车、环保随手拍等低碳环保行为场景。还陆续推出首批40个低碳消费场景,公众获取碳积分的场景逐步丰富。下一步,成都将加快制定碳中和公益行动方案。

  事实上,成都在减碳、低碳方面早有行动。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成都淘汰落后产能超过300户,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累计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态环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推动多个天然气综合能源项目落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到14.5万辆,建成充电桩2.8万余个、充电站701座;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间累计降低14.24%。

  与此同时,成都也正加快“绿色颜值”向生态价值转化。近年来,成都扎实开展“全域增绿”行动,大力实施成都“增绿十条”,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面积由46.41万公顷增加到57.62万公顷,森林蓄积由3224万立方米增加到3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8.3%提高到40.2%。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到112.84万亩。(记者 缪梦羽)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